[发明专利]一种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9406.2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亮;曹斌;孟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53/16;F04B51/00;E21B4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万江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颗粒 油田 注水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包括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及回注水旁通系统,所述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包括蝶阀、止回阀、入口脉动稳定器、注水泵、出口脉动稳定器、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以及连接管道,所述入口脉动稳定器包括筒身、入口管、入口渐缩管、锥型分流器、上环面、柱筒,本发明涉及油田注水泵技术领域,该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通过稳定器内部流场的突扩突缩及旋转流,减弱了回注水的脉动,并进一步考虑利用水流场的作用,促进颗粒碰撞破碎、抑制颗粒聚并,减小了颗粒粒径,形成了油田注水泵抑制固体颗粒聚并、减小颗粒粒径的处理系统,并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注水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5年全世界石油需求量为43亿吨标油,2035年将达到51亿吨标油,石化能源仍占能源消费结构的83%,目前,我国油田开采普遍处于中后期,油田含水率平均超过86.0%,东部油田部分油井甚至超过98%,这将导致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田采出水。
为避免采出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持油藏地层压力的平衡,油田根据油藏地质特征,确定合适的水质指标,并在污水处理站将采出水处理合格后,利用注水泵(柱塞泵)增压回注至地层,回注水输送过程中,由于静电场及水流场的作用,小粒径的固体颗粒将会碰撞聚并,形成大粒径的颗粒,因此,在回注水外输过程中,需抑制固体颗粒的碰撞聚并,以减小固体颗粒的粒径中值,稳定回注水的水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解决了静电场会使固体颗粒形成大粒径的颗粒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抑制颗粒聚并的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包括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及回注水旁通系统,所述油田注水泵处理系统包括蝶阀、止回阀、入口脉动稳定器、注水泵、出口脉动稳定器、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以及连接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脉动稳定器包括筒身、入口管、入口渐缩管、锥型分流器、上环面、柱筒、下环面、内流导管、锥型摩擦壁以及出口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脉动稳定器包括入口接管、外筒、第一旋流入口器、内筒、第二旋流入口器、内柱型筒,内锥型筒以及出口接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管下端与所述筒身、所述入口渐缩管连接;所述筒身上端与所述入口渐缩管下端连接;所述入口渐缩管出口指向所述锥型分流器的顶端;所述锥型分流器下端与所述上环面、所述柱筒连接;所述上环面内壁与所述柱筒连接;所述柱筒下端与所述下环面、所述锥型摩擦壁连接;所述内流导管连接于所述上环面与所述下环面之间;所述出口管导出回注水。
进一步地,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回注水经处理后进入注水罐,依次通过蝶阀、止回阀流进入口脉动稳定器;
S2、在入口脉动稳定器中,回注水先经入口管,流进入注水泵出口脉动稳定器的内腔;水流经入口渐缩管提高流速,并射流向锥型分流器;水流突扩后,经内流导管形成旋流,与筒身、锥型摩擦壁充分接触;旋流水流经出口管流入注水泵;
S3、经注水泵增压后,回注水压力提升,以满足回注要求;
S4、增压后的回注水进入出口脉动稳定器,经入口接管流进脉动稳定器内腔,水流与圆柱形外筒相切,形成旋转流动;水流流动至第一旋流入口器,进一步增强旋转后流入内筒腔室;在内筒腔室中,水流向上流动,经第二旋流入口器到达内柱型筒腔室,并经内锥型筒提高流速后,从出口接管流出;
S5、流出的回注水,经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计量后,经蝶阀、止回阀外输至配水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9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