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1113.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谦;吴培洪;黄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A47J36/04;D04C1/04;D04C1/06;D06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玉霞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烹饪 器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碳纤维锅体,碳纤维锅体包括底壁和与底壁相连的侧壁,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沿从底壁的外表面到底壁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用碳纤维制成内锅的锅体,提高了内锅的结构强度、抗冲击性能,内锅不易变形、不易老化,从而延长内锅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将碳纤维锅体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纤维设置成沿从内锅的底壁的外表面向底壁的内表面延伸,提高了内锅的导热性能和加热效率,提升内锅的烹饪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背景技术
诸如电饭锅、电饭煲和压力锅的烹饪器具的内锅通常由铝板、铁板或复合板拉伸而成,强度较低,容易老化或者碰撞后容易产生变形。
文献CN101913897A公开了一种由碳/碳复合材料加工制成的内锅,这种内锅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由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内锅的加热效率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内锅存在导热性能差、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发现,导致导热性能差、加热效率低的原因在于制成内锅的碳纤维排列杂乱无序或者碳纤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发明人发现,制成内锅的碳纤维的延伸方向对内锅的导热性能和加热效率存在显著的影响。
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该内锅结构强度大、抗冲击性好,不易老化且导热性能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碳纤维锅体,所述碳纤维锅体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沿从所述底壁的外表面到所述底壁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用碳纤维制成内锅的锅体,提高了内锅的结构强度、抗冲击性能,内锅不易变形、不易老化,从而延长内锅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将碳纤维锅体的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纤维设置成沿从内锅的底壁的外表面向底壁的内表面延伸,提高了内锅的导热性能和加热效率,提升内锅的烹饪性能。
优选地,所述底壁的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碳纤维锅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从而保证内锅底部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导热效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底壁的纤维沿所述轴向延伸。由此,沿锅体的轴向,在由外到内的方向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内锅底部的导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纤维沿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到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由此,提高了侧壁的导热效率,以便提高内锅的导热性能和加热效率,也提高了内锅加热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侧壁的纤维延伸方向与所述碳纤维锅体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从而保证内锅侧壁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导热效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侧壁的纤维平行于所述横截面延伸。由此,在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锅侧壁的导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壁相连,所述圆弧过渡壁的纤维沿从所述圆弧过渡壁的外表面到所述圆弧过渡壁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由此,在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可提高圆弧过渡壁的导热性能和加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锅加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圆弧过渡壁的纤维沿所述圆弧过渡壁的径向延伸。由此,在由外到内的方向上,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圆弧过渡壁的导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底壁的中心向上凸起。从而增加底壁的受热面积,提高受热均匀性,且便于内锅平稳放置。
可选地,所述碳纤维锅体为导热碳纤维锅体。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内锅的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