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1507.3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郑理慎;蔡聆聆;陈志平;宋旭;祝雅杰;熊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洲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8;B01D53/54;B01D53/52;B01D53/48;B01D53/44;B01D53/84;B01D53/8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刘明星 |
地址: | 52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尸体 无害化 废气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抽气组件、降温预处理装置、碱洗塔以及立式二级生物塔,抽气组件的出风口与降温预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降温预处理装置的出口与碱洗塔底部的空气入口相连,碱洗塔顶部的空气出口与立式二级生物塔底部的空气入口相连,立式二级生物塔的顶部设有空气出口;立式二级生物塔包括上层和下层,下层设有生物滴滤层,所述上层设有生物过滤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动物无害化尸体蒸煮处置过程中的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运行操作简单。本发明采用了碱洗—生物滴滤—生物过滤的工艺组合,实现了动物无害化尸体蒸煮处置过程中的废气的多级高效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疫病动物和变质肉类产品需进行无害化处置,以此来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一般采用高温高压蒸煮的方法对疫病动物尸骸及变质肉类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此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对无害化车间及厂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油脂、H2S、NH3、尸胺、腐胺、三甲胺、硫醇类、硫醚类、酮类等,以含硫含氮类恶臭物质为主,这些物质的嗅觉阈值较低,极易被人体的嗅觉器官感知,因此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依然能让人产生不悦的情绪,严重的则会引起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目前,有机废气的污染治理技术有:吸收、吸附、焚烧、冷凝法以及生物法等。吸收法利用水或吸收剂来去除排放气体中易溶于水的成分,要消耗大量的水和化学试剂,并且对设备的腐蚀较为严重。吸附法常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使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固相,但污染物并没有被彻底地去除,在其解吸时又重新释放到环境当中去,造成二次污染。燃烧是在高温下通过充分燃烧有毒有害气体,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燃烧法能耗较高,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冷凝回收法是将有机废气导入冷凝器中,利用VOCs在不同温度下蒸气分压不同,使VOCs逐步冷凝成液态的回收。冷凝回收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但过低的冷凝温度导致能耗高,冷凝对设备性能要求和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也较高。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具有适应性强,投资、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自然的污染治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含油类废气直接使用生物法处理,会造成填料的堵塞。且对于成分复杂的废气,采用单级的生物法处理,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此类恶臭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针对含有油脂、成分复杂的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需开发一种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高效稳定、运行操作简单的动物尸体无害化臭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物尸体无害化蒸煮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抽气组件、降温预处理装置、碱洗塔以及立式二级生物塔,所述抽气组件的出风口与降温预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相连,所述降温预处理装置的出口与碱洗塔底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碱洗塔顶部的出风口与立式二级生物塔底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立式二级生物塔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立式二级生物塔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设有生物滴滤层,所述上层设有生物过滤层,所述降温预处理装置用于将废气进行降温处理,所述碱洗塔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部分油脂、部分H2S和含硫类有机物,所述生物滴滤层利用微生物菌种去除废气中的NH3、含氮有机物,所述生物过滤层利用微生物菌种去除废气中残留的H2S、含硫类有机物和其他有机物。
进一步地,所述碱洗塔为旋流板塔,还包括用于将碱洗液引流至碱洗塔顶部中心的引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装有碱洗液的碱洗水箱,所述碱洗水箱上连接有将碱洗水箱内的碱洗液引流至碱洗塔内的喷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洲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洲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