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生间止水坎非传统二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1879.6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甫;万圣全;张友升;赵磊;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23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生间 止水 传统 二次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生间止水坎非传统二次施工方法,工法步骤依次为:第一步:楼层模板安装;第二步:卫生间梁、板钢筋绑扎,第三步:镀锌止水钢板安装,第四步:楼层混凝土浇筑,第五步:混凝土养护,第六步:卫生间止水坎位置剃毛,第七步:二次定位放线,第八步:卫生间止水坎吊模安装,第九步:吊模校准验收,第十步:止水坎混凝土浇筑,第十一步:二次混凝土养护。本发明可以避免卫生间止水坎吊模一次浇筑易偏位、漏浆、麻面等质量通病,同时可以避免常规卫生间止水坎二次浇筑易出现漏点、渗点等质量缺陷具有较高的进步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卫生间止水坎非传统二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发展目标加快了住房建筑施工的步伐。但由于施工工艺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中往往也同时产生了许多质量通病。工程实体漏水、渗水就是一直以来被列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常发的一个高频难点,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使用,并给后期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中卫生间的漏水问题尤为突出,卫生间作为一个小的分项工程,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却很多,如止水坎吊模漏浆、孔洞、麻面、偏位、涨模、降板高度不一致等质量缺陷,这些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卫生间后期防水效果。在施工中人们习惯性依赖后期防水施工,造成卫生间的防水效果完全取决于防水做的好与坏,往往忽视了混凝土止水坎的防水功能,以至于给工程质量留下后期隐患。想要把卫生间施工中容易产生的漏水质量通病处理好,一是在实体形成过程中控制问题的源头;二是在在施工中过程中不断创新、改进、完善,将问题的根本处理在施工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卫生间止水坎非传统二次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卫生间止水坎非传统二次施工方法,工法步骤依次为:第一步:楼层模板安装;第二步:卫生间梁、板钢筋绑扎,第三步:镀锌止水钢板安装,第四步:楼层混凝土浇筑,第五步:混凝土养护,第六步:卫生间止水坎位置剃毛,第七步:二次定位放线,第八步:卫生间止水坎吊模安装,第九步:吊模校准验收,第十步:止水坎混凝土浇筑,第十一步:二次混凝土养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在第二步至第三步中,在楼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卫生间止水坎位置设置一道高150mm*0.1mm厚镀锌止水钢板,焊接时应避免直接同楼板内的主筋和梁主筋焊接,严禁因过焊造成主筋破坏,可利用废钢筋料进行加固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在第四步至第五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应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严禁漏振过振,楼板混凝土浇筑应注意已安装的止水钢板成品保护工作,同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在第六步至第八步中,待楼层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至少达到1.2mpa/㎡后方可安排人员对止水坎位置混凝土表面进行剔凿,剔凿应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松散的石子剔凿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定位线,安装吊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在第九步至第十步中,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止水坎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 1:2.5-3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铺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止水坎浇筑后待确保混凝土终凝后方可拆模,同时拆模不得造成菱角破损,避免磕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在第十一步中,卫生间止水坎浇筑后在终凝前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可以避免卫生间止水坎吊模一次浇筑易偏位、漏浆、麻面等质量通病,同时可以避免常规卫生间止水坎二次浇筑易出现漏点、渗点等质量缺陷具有较高的进步性和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1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皱保形聚酯纤维面料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