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电流热保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2318.8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保;沈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新都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54 | 分类号: | H01H37/5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保护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过电流热保护器,包括电热丝、过渡连接件、第二外接极、静触点、过渡连接件、动触点、感温双金属片,电热丝一端与过渡连接件连接,电热丝另一端与第二外接极连接,动触点与感温双金属片电连接,静触点与过渡连接件电连接,动触点与静触点相对面设置有涂层,电热丝主体部分映射在感温双金属片的中间部分。电热丝为螺线管状,电热丝主体部分为螺线管部分,电热丝绕制轴与感温双金属片上动触点和衬钉之间线垂直,电热丝螺线管部分在感温双金属片中间部分下方。电热丝主体部分不会映射在过渡连接件、第二外接极上。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点为涂层最厚处。本申请结构合理,电热丝利用率高,感温快,产品性能优寿命长,成本低,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过电流热保护器,它属于电机热保护器中的一个部件,用于电机或其它控制电路板的过电流、过温升的保护。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一般都安装有一个热保护器,其作用主要是过电流、过温升保护。使用时,将热保护器紧贴在电机外壳上,当电机通过大电流时,热保护器内部发热元件瞬间产生较大热量引起双金属片弯曲翻转,并使动触头断开,起到过载电流的保护作用;此外,当电机由于某种原因长时间工作,致使电机外壳温度过高,再加上热保护器内部发热元件产生热量叠加后会促使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翻转,并使动触头断开,起到过温升的保护作用。
中国专利号ZL200410098345.1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低电流电动机保护器”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主要结构如下:由金属底板和两个分离的金属外壳组成,金属底板上连接有带触点的双金属元件,螺旋型电热丝两端和两个分离的金属外壳连接,其采用点焊连接,金属底板和两个分离的金属外壳间使用耐高温的绝缘件隔开,上述几个部件连接后,即形成热保护器通电回路;具体地,该专利特征包括:金属壳体及其上的凸缘,金属盖上分离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至少一个形成圆拱结构,一加热器容纳在所述的圆拱结构中,在金属壳体与金属盖之间设置有一衬垫即一非金属绝缘件。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技术的螺线管状电热丝与感温双金属上的动触点和衬钉的连线平行,电丝绕制轴与感温双金属片长度方向一致。因感温双金属片的翻转弯曲功能靠感温双金属片的中间部分实现,故现有技术中的电热丝发热后只有中间部分的发热量会对感温双金属片的翻转弯曲起作用,其余电热丝前后部分的发热量对感温双金属片的翻转弯曲不起作用,存在电热丝发热量利用率低及电热丝前后部分材料浪费的情况,且多余热量集中在金属底座上,安全性差。
2、螺线管状电热丝螺旋部分(主要发热部分)安装于金属外壳的凹槽内,安装在金属外壳底部,与感温双金属片的距离远,会造成感温双金属片感温差,电热丝需要产生更多的发热量,对电热丝的要求高,增加电热丝成本。
参见图1、图2所示专利ZL200410098345.1的结构示意图,感温双金属片2成型工艺基本使用成型冲头在感温双金属片中间部分2-1处冲压成型,感温双金属片2感温后的翻转弯曲功能靠感温双金属片中间部分2-1来实现。
参见图1,感温双金属片2尾端2-3焊接动触头3,感温双金属片前端2-2通过衬钉4与外壳1焊接;电热丝6绕制轴与动触头3和衬钉4的连线a基本平行。当电机通过大电流时,电热丝6发热,靠近感温双金属片2中间部分2-1处的电热丝发热量能对感温双金属片2翻转弯曲起作用,其余电热丝6前后部分的发热量对感温双金属片2的翻转弯曲反应迟钝,存在电热丝6发热量浪费的情况,对应的电热丝材料也是浪费的。
参见图2,螺线管状电热丝6的螺线管部分6-1(主要发热部分)安装在金属外壳(8、9)的凹槽内,与感温双金属片2的距离远,造成感温双金属片2感温性能差,电热丝6需要产生更多的发热量,对电热丝6的要求高,且安全性下降,相应成本会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新都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新都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2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 下一篇:一种三球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