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电池的电芯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3360.1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3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杰;王磊;黄海强;陈少杰;周龙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4/13;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电池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固态电池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芯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电解质层和负极极片,所述的正极极片包括由电解质层表面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涂层和正极集流体,所述的负极极片包括由电解质层表面依次层叠设置的负极涂层和负极集流体;
所述的电芯结构还包括正极多孔导电体和/或负极多孔导电体;
所述的正极多孔导电体包括夹设于正极极片与电解质层之间的正极多孔层,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正极多孔层上的至少一个正极突出部,所述的正极突出部贯穿所述的正极涂层并插入所述的正极集流体内部;
所述的负极多孔导电体包括夹设于负极极片与电解质层之间的负极多孔层,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负极多孔层上的至少一个负极突出部,所述的负极突出部贯穿所述的负极涂层并插入所述的负极集流体内部;
所述的电芯结构采用如下任意一种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制备方法一:正极极片朝向正极突出部的自由端压入,正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贯穿正极涂层并插入正极集流体内部;电解质层叠加于正极多孔层的平面侧,加压后将电解质层嵌入正极多孔层孔隙中;负极极片叠放于电解质层远离正极极片的一侧表面,制备得到包括正极多孔导电体的电芯结构;
制备方法二:负极极片压入负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负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贯穿负极涂层并插入负极集流体内部;电解质层叠加于负极多孔层的平面侧,加压后电解质层嵌入负极多孔层孔隙中;正极极片叠放于电解质层远离负极极片的一侧表面,制备得到包括负极多孔导电体的电芯结构;
制备方法三:正极极片朝向正极突出部的自由端压入,正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贯穿正极涂层并插入正极集流体内部;负极极片压入负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负极突出部的自由端贯穿负极涂层并插入负极集流体内部;正极多孔层的平面侧和负极多孔层的平面层分别叠加至电解质层的两侧表面,加压后制备得到包括正极多孔导电体和负极多孔导电体的电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多孔导电体和负极多孔导电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多孔层和负极多孔层的多孔结构为菱形网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多孔层和负极多孔层的厚度为10~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多孔层的厚度与负极多孔层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多孔层和负极多孔层的孔径为0.355~1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多孔层的孔径与负极多孔层的孔径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多孔层和负极多孔层的目数为2~50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多孔层的目数与负极多孔层的目数相同或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突出部的长度比正极涂层的厚度大1~5μm;
所述的负极突出部的长度比负极涂层的厚度大1~5μm;
所述的正极突出部的长度与负极突出部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突出部在正极多孔层上呈矩阵式排布,所述的负极突出部在负极多孔层上呈矩阵式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突出部和负极突出部的排布密度为2~50个/平方英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突出部的排布密度与负极突出部的排布密度相同或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3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