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模具及充电插头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3517.0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67;B29C45/14;B29C45/17;B29C45/42;B29L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充电 插头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注塑模具及充电插头生产设备,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和伸缩组件,上模基板设有第一腔体,下模基板设有注塑孔和与第一腔体对应的第二腔体,注塑孔连通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供pin针插入的容置槽,伸缩组件设于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之间,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通过伸缩组件可选择地盖合和分离,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盖合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接形成注塑腔,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分离时,注塑成型于注塑腔内的注塑件脱离第二腔体。本发明的注塑模具能够快速进行模具的盖合和打开,盖合过程无需人工对准,有效避免因对准偏差而导致注塑失败,且模具分离时适于在模具内同步进行插pin针和取注塑件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插头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注塑模具及充电插头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充电插头的壳体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pin针从供料部分取出后,再逐个插入到对应的模具内以供进行注塑工序,从而得到对应的产品,最后将产品从模具取出并放到传输带上以进行下一步工序,其操作过程涉及多个流水线工位,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费时费力。另外,现有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是处于完全分离状态的,在每次的合模过程中,均需要人工将上模和下模进行对准合模,其对准过程繁琐,且容易因对准偏差而导致注塑失败。还有,由于pin针体积较小,操作人员在将pin针插入模具时,容易因视觉疲劳而引起视觉疲劳导致误操作,严重影响良品率。
因此,亟需注塑模具及充电插头生产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能够快速进行模具的盖合和打开,盖合过程无需人工对准,有效避免因对准偏差而导致注塑失败,且模具分离时适于在模具内同步进行插pin针和取注塑件的工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注塑模具的充电插头生产设备,其以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pin针从供料机构转移至模具内,及将注塑件从模具内转移至传输带上,有效提升生产率及良品率。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和伸缩组件,所述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基板,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基板,所述上模基板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下模基板设有注塑孔和与所述第一腔体对应的第二腔体,所述注塑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供pin针插入的容置槽,所述伸缩组件设于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之间,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通过所述伸缩组件可选择地盖合和分离,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盖合时,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接形成注塑腔,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分离时,注塑成型于所述注塑腔内的注塑件脱离所述第二腔体。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若干伸缩节杆,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呈平行设置,所述伸缩节杆的一端立设于所述上模基板,另一端立设于所述下模基板,且所述伸缩节杆垂直于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所在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节杆沿所述上模基板和下模基板的周向间隔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上模单体,两个所述上模单体滑动连接所述上模基板,且两个所述上模单体相向运动以拼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上模基板上,两个所述上模单体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并限定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滑动,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上模单体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恒提供将所述上模单体推向另一所述上模单体的弹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上模底板、导向柱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上模底板设于所述上模基板远离下模基板的一侧,所述导向柱立设于所述上模底板上,且其自由端可穿出所述上模基板,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穿设于所述导向柱上,且抵接于所述上模底板和上模基板之间,所述下模基板设有供所述导向柱对位插入的导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