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人机采茶的节能环保型收集筐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3751.3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明 |
主分类号: | B64D9/00 | 分类号: | B64D9/00;B64D1/00;F16F15/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人机 采茶 节能 环保 收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采茶的节能环保型收集筐,包括筐体,挂耳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升降杆,挂耳的内部活动插接有从动板,副气管的内部顶端安装有活塞,活塞上安装有弹簧,筐体的内部且位于活塞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凸轮板,主气管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单向气阀,转柄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有偏心杆。无人机提起筐体后,升降杆上移,通过调节齿轮组带动从动板下移,从动板下移后,通过齿轮组件带动凸轮板旋转,活塞在凸轮板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对副气管进行充气,进而使得充气垫充气膨胀,充气垫膨胀后,其底部向下伸出至筐体的下方,对筐体起到保护效果,避免筐体被磕碰摔坏,进而同时保护了筐体内部的茶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人机采茶的节能环保型收集筐。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中国的一种常见的饮用材料,茶叶一般种植在中国长江以南,从西南部到东部沿海,从海南到山东日照的区域,茶叶的采摘方法多为手工摘茶,这也是目前生产上最为广泛的采茶方法,在人工采摘下来后,放在收集筐里,再运输到加工基地进行加工处理和保存。
由于茶叶的种植基地很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上,与加工基地之间的距离较远,由于山路较为难走,很多基地都配备了无人机进行茶叶的运输,采茶人将茶叶采下放入收集筐内,无人机再将收集筐提起,运输到加工基地后放下,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时候,无人机并不是完全停下后再放下收集筐,而是在离地面较近时就投下收集筐,这就容易导致收集筐被磕碰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采茶的节能环保型收集筐,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无人机采茶的节能环保型收集筐,包括筐体,所述筐体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挂耳,挂耳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升降杆,升降杆上安装有压簧一,两个升降杆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板,挂耳的内部且位于升降杆的左侧和右侧均活动插接有插入筐体侧壁内部的从动板,从动板与升降杆之间通过调节齿轮组啮合连接,筐体的内部且位于一组从动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主气管,主气管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副气管,副气管的内部顶端安装有活塞,活塞上安装有弹簧,筐体的内部且位于活塞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凸轮板,从动板与凸轮板之间通过齿轮组件啮合连接,主气管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单向气阀,单向气阀的转动轴上且位于主气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柄,转柄的偏心处固定连接有偏心杆,从动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偏心杆对应的卡座,从动板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伸缩杆与筐体活动铰接,伸缩杆的外侧安装有压簧二,筐体的底部固定嵌接有与主气管连通的充气垫,充气垫呈等间距排列状,充气垫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连通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板,筐体的底部且位于插板的上方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插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块一,导管的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磁块二。
作为优化,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延伸至挂耳的内顶壁下方,升降杆的顶部延伸至挂耳的内顶壁上方,且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
作为优化,所述从动板和升降杆相对面的一侧均设置有与调节齿轮组相对应的上齿牙段,当升降杆上下移动时,通过调节齿轮组带动从动板反向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从动板上设置有与齿轮组件相啮合的下齿牙段。
作为优化,所述凸轮板包括圆弧段和凸出段,圆弧段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筐体的内部,圆弧段的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与齿轮组件相啮合的齿轮件,当从动板上下移动时,通过齿轮组件带动凸轮板旋转。
作为优化,所述磁块一与磁块二相对面的一侧磁性相反。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明,未经杨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3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编辑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