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支座及一种桥梁支座的智能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4866.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5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尹小波;胡泽超;毕晓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9/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张毅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支座 智能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所述桥梁支座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支座主体和嵌入所述支座主体内的金属单元,所述金属单元包括:沿所述支座主体的受压方向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在所述桥梁支座未受剪切力时,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三金属片的形状相同且二者在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的投影形状完全重合,所述第二金属片正对所述第一金属片设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的智能监测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桥梁支座。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桥梁支座进行变形检测时,需要设置额外传感器,且难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及一种桥梁支座的智能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橡胶支座已经广泛运用在公路桥梁建设中,但随着桥梁服役时间增长,桥梁橡胶支座开始逐步进入老化期,为降低支座损坏对桥梁结构健康的造成的影响,桥梁定期检修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对支座状况进行检测,及时上报桥梁支座基本情况,如果桥梁支座出现压缩变形过大、故障、剪切变形严重等问题,需要及时上报,进行更换。由于桥梁支座一般安放在桥墩与梁板之间,人工目检不便。
现有技术中,要借助专用的桥梁检测设备(如桥检车)对桥梁支座的变形情况进行检测,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该种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下,且无法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对桥梁支座变形的在线监测,需在桥梁支座中内置复杂电路结构,还需内置或外置额外的传感器,提高了制作成本,存在内置传感器在承受高压状态下被损坏的风险,影响桥梁支座的整体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桥梁支座及一种桥梁支座的智能监测方法,该桥梁支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支座受力性能不佳且制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该桥梁支座的智能监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桥梁支座,所述桥梁支座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支座主体和嵌入所述支座主体内的金属单元,所述金属单元包括:沿所述支座主体的受压方向依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在所述桥梁支座未受剪切力时,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三金属片的形状相同且二者在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的投影形状完全重合,所述第二金属片正对所述第一金属片设置,且所述第二金属片在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金属片在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的投影面积,所述支座主体的受压方向与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垂直,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平行,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形成第一平行板电容器,所述第一金属片和所述第三金属片形成第二平行板电容器,所述第二金属片和所述第三金属片形成第三平行板电容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及所述第三金属片均为钢材或均为钛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座主体为长方体时,所述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三者均为长方形片状;或所述支座主体为圆柱体时,所述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三者均为圆形片状或均为椭圆形片状;或所述支座主体为椭圆体,所述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三者均为圆形片状或均为椭圆形片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片与所述第一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金属片与所述第三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金属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金属片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四金属片,所述第四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形状相同,且在所述桥梁支座未受剪切力时,所述第四金属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片分别在所述支座主体的底面的投影形状完全重合;所述第四金属片设于所述第三金属片的远离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侧,或所述第四金属片设于所述第三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四金属片为钢材或为钛合金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大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4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SP按需扩容加载程序方法
- 下一篇:双核CPU实时操作系统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