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6370.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2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昀;丁杰;夏雨;王城泉;张怡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计 格构式 钢骨 混凝土 方法 | ||
1.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根据公式和αfcBx+fylAl+fyAs-f′yA′s-f′yl(A′l+A″′l)=0计算得到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弯承载力MLSRC;
其中,x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压缩区高度;α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矩形应力块因子;Al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受压区纵筋面积;A′l和A″l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受拉区底部和中心线的纵筋面积;As和A′s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L型钢在受压区和受拉区面积;fy和f′y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L型钢的抗压和抗拉屈服强度;fyl和f′yl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纵筋的压缩和拉伸长度;B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截面宽度;as和ass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受压区纵筋和L型钢的质心到截面顶面的距离;a′s和a′ss分别为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受拉区纵筋和L型钢质心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且a′ss为横断面中心线到底部的距离,;
②根据计算得到的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弯承载力MLSRC,当计算得到的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弯承载力MLSRC不超过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max时,根据输入计算公式的数据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当计算得到的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弯承载力MLSRC超过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max时,调整输入计算公式的数据直至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不超过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max,并以此数据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包含混凝土,位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骨架,以及位于钢筋骨架内部的钢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为由纵筋、箍筋和拉筋围成的方形钢筋骨架;所述钢骨架包含四块L型钢,相邻两块L型钢之间连接有若干缀板,使得四块L型钢可围成一个上下敞口的立方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位于上下相邻两块缀板之间,且所述拉筋的两端与箍筋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垂直或平行于缀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两个拉筋之间互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有八根,其中四根纵筋分别位于钢筋骨架的四角,其余四根纵筋分别位于钢筋骨架的四条边的中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连接于箍筋和位于钢筋骨架的四条边的中点的纵筋的相交处。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缀板为直钢板。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为C35混凝土。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在设计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63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