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9427.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闯;党建军;古鉴霄;李代金;罗凯;何思澈;刘子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皎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翼 空泡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设计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确定空化器锥角;步骤2、确定空化器直径;步骤3、确定锥段线型;步骤4、确定射弹质量要求;步骤5、确定射弹质心位置。设计的无尾翼超空泡射弹通过线膛炮发射,外形可在水下稳定直航,以自旋方式实现空中弹道的稳定,设计合理的外形和衡重布局实现水下弹道的稳定,增大射弹有效射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空泡射弹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设计方法,还涉及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
背景技术
超空泡射弹是一种通过机/舰载火炮发射高速弹丸,对鱼雷、水雷、UUV、蛙人等小型水下目标进行硬杀伤的武器,具有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为舰艇、潜艇等大型作战单位对抗小型水下威胁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了扩大防御范围,超空泡射弹期望尽可能提高水下射程。
超空泡射弹的最大初始动能受限于发射装置,最小末端动能取决于毁伤需求,对于既定最大尺寸和发射装置的超空泡射弹,可认为其始末动能均是确定的,因此其水下射程仅取决于航行过程中的能耗,即航行阻力特性。在弹径一定的条件下,航行阻力正比于阻力系数和速度平方的乘积,因此减小阻力系数和射弹速度可有效提高超空泡射弹的水下射程,在初始动能一定的条件下,射弹速度的降低依赖于质量的提高,当最大尺寸一定时,可通过增加外形丰满度、使用高密度材质的方法提高射弹质量。综上所述,丰满度大、材料密度大、阻力系数小的超空泡射弹能够实现更大的水下射程。
目前研制的超空泡射弹多为有尾翼射弹,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0729242.2,公开号为:CN 108844418 A,专利名称为:一种尾翼稳定高速超空泡射弹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射弹由头部空化器、肩部截锥过度段、后部柱体和尾部尾翼组成,空化器直径不大于后柱体直径的1/3,尾翼高度不大于后柱体直径的一半,截面为三角形或直角梯形,通过添加尾翼可以改善射弹的弹道稳定性,提高射弹射程;射弹采用外带弹托的方式发射,弹托可直接压力作用在射弹底端面,也可在射弹弹体中部设计夺权环形凹槽,为弹托提供作用点。
为了改善有尾翼超空泡射弹的阻力特性,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1482441.X,公开号为:CN 108180792 A,专利名称为:一种关于表面控制减阻的超空泡射弹,公开了改变原有固定尾鳍为可活动撑杆和缓冲器,通过添加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来实现尾部安定面的可控性,射弹航行时通过传感器获取射弹速度并将速度指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预估空泡形状并控制驱动器改变撑杆和缓冲器径向位置,保证缓冲器不会突破空泡壁。
超空泡射弹的尾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水弹道的稳定性,但也破坏了射弹的回转体外形。有尾翼超空泡射弹在发射时需要使用适配器,导致自身丰满度急剧减小,例如30mm口径的有尾翼超空泡射弹的弹体直径进不超过15mm,丰满度的损失对于射弹增程是极为不利的。表面控制减阻的超空泡射弹依然没能解决丰满度小的问题,该方案虽然能够改善射弹的阻力特性,但控制系统和驱动机构极为复杂,就当前技术水平而言,尚无法应用于小口径超空泡射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设计方法,能够提高射弹的有效射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尾翼的超空泡射弹设计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确定空化器锥角;
步骤2、确定空化器直径;
步骤3、确定锥段线型;
步骤4、确定射弹质量要求;
步骤5、确定射弹质心位置。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9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蘑菇头粘扣带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粒子钢的高效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