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逻辑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9476.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帅;杨华威;高天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池 冷却系统 控制 逻辑 | ||
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具有单元的电池模块、液体泵和热交换器。响应于电池模块放电电池能量,方法将第一液体泵设置为第一泵速度以及将第二液体泵设置为第二泵速度,第一液体泵被配置为将由单元产生的热量暖热的第一液体冷却剂推入热交换器的热侧,第二液体泵被配置为将第二液体冷却剂推入热交换器的冷侧。方法通过基于第一泵速度、第二泵速度、电池放电电流和第二液体冷却剂的温度优化目标函数,确定调整后的第一泵速度和调整后的第二泵速度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函数是最小化系统的冷却组件的功耗,系统的冷却组件根据一个实施例是第一泵和第二泵。方法根据调整后的速度修改第一泵速度和第二泵速度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电池冷却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控制电池冷却系统的液体泵。
背景技术
电池备用单元(BBU)用作诸如数据中心的应用的备用电源或能量存储设备。电池组由串联、并联或这两者组合的电池单元组成。电池单元在放电和充电期间产生热量。放电速度与产生的热量正相关。由于多个单元连接在一起,内部温度值的明显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单元的不同充电和放电速率,并因此导致电池组性能下降。因此,电池热管理系统在电池组的设计和操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电池组的性能。另外,热系统的不良设计可能会导致电池无法运行,诸如无法满足所需的备用时间。存在几种用于冷却电动车辆的常规电池热管理系统。这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例如,空气冷却系统、被动或主动液体系统以及热电系统。然而,这样的系统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用于控制电池冷却系统的多个液体泵的方法。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具有电池单元的组和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电池模块。方法包括:响应于电池模块已经开始将存储在电池单元的组中的电池能量放电到负载的指示,设置第一液体泵的第一泵速度并设置第二液体泵的第二泵速度。第一液体泵被配置为将至少部分浸没所述电池单元并且被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加热的第一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热侧,第二液体泵被配置为将第二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冷侧。液体-液体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将热量从第一液体冷却剂传递到第二液体冷却剂。方法还包括:确定来自电池模块的电池放电电流和第二液体冷却剂的温度;通过基于第一泵速度、第二泵速度、电池放电电流和第二液体冷却剂的温度优化目标函数,确定调整后的第一泵速度和调整后的第二泵速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分别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泵速度和调整后的第二泵速度,修改第一泵速度和第二泵速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电池冷却系统。该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包括至少部分浸没在第一液体冷却剂内的电池单元的组;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第一液体泵,被配置为将第一液体冷却剂从电池模块循环到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热侧;第二液体泵,被配置为将第二液体冷却剂从外部冷却源循环到液体-液体热交换器的冷侧;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指令的组。指令的组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电池冷却系统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存储有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控制电池冷却系统的多个液体泵的方法。
附图说明
方面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并且不限于附图中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应当注意的是,对本公开的“一”或“一个”方面的引用不一定是相同的方面,并且它们意味着至少一个。此外,为了简明和减少附图的总数,给定的附图可以用于示出多于一个方面的特征,并且对于给定的方面,并非附图中的所有元件都是必需的。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系统的示例。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系统的另一示例。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冷却系统的另一示例。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子机架的示例。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池冷却系统的液泵的过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百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9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币预约的智能配钞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AR图像的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