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9581.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盛义山;周桂旭;秦雁宁;刘玉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蒋晏雯 |
地址: | 2019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壁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及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圆形扩张装置和液压装置,圆盘的中心设有预留孔,圆盘下部均布六个固定滑筒,每个固定滑筒内设有一根伸缩杆,伸缩杆在固定滑筒内可自由滑动,每根伸缩杆的外端部设有弧形支撑板,伸缩杆的外端部与弧形支撑板的内弧中部焊接固定;带滑槽的锥形头位于圆盘下部且其上端从圆盘的预留孔穿过,封头板焊接在带滑槽的锥形头上端,液压千斤顶设于带滑槽的锥形头下部,所述圆形扩张装置与液压装置之间由拉杆焊接连接。本发明可对小直径薄壁管校圆装置,施工效率高、材料损耗少、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对管构件造成的损害较小,校圆后的外观成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工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管结构加工及安装中,往往薄壁管构件在受外力过程中发生变形,常规方法是采用千斤顶两点受力配合火校的方式进行,该种方式存在校圆效果差,施工效率低,辅材损耗大、受管径大小影响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管结构加工和安装过程中,薄壁小半径弯管及管构件倒运造成管口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形扩张装置和液压装置,所述圆形扩张装置包括圆盘、弧形支撑杆、伸缩杆、固定滑筒;所述圆盘的中心设有预留孔,所述圆盘下部均布六个固定滑筒,每个固定滑筒内设有一根伸缩杆,伸缩杆在固定滑筒内可自由滑动,每根伸缩杆的外端部设有弧形支撑板,伸缩杆的外端部与弧形支撑板的内弧中部焊接固定;
所述液压装置包括带滑槽的锥型头、封头板、液压千斤顶和拉杆,所述带滑槽的锥形头位于圆盘下部且其上端从圆盘的预留孔穿过,封头板焊接在带滑槽的锥形头上端,液压千斤顶设于带滑槽的锥形头下部,所述圆形扩张装置与液压装置之间由拉杆8焊接连接。
所述的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与六个固定滑筒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的薄管内壁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筒中涂有润滑油。
所述的薄管内壁校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该校圆装置的圆盘扩张装置放置于变形管口内;
步骤二:将装置调整和管口垂直;
步骤三:操作液压装置使带滑槽的锥型头向前移动,将锥型头前伸同时推动伸缩杆向四周顶撑,通过弧形撑板接触变形处内壁同时施压,从而实现了圆管端口校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对于管贯口变形的薄壁构件,使用该校正装置,可以快速将变形杆件校圆,所使用的材料损耗小,施工简便,减少施工成本。
(2)该校圆装置有6个顶撑杆,实现了对圆管构件贯口同步顶撑校圆,不需要多次调整校正,提高了校正效率,成型效果好。
(3)该校正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携,能很好的使用与各种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9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降解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轴承的内圈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