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式送话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0170.2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5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邓旭东;叶灵燚;朱孟;张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送话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送话器,包括壳体、线路板及置于壳体内部的支撑块、两组悬挂件、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和磁铁,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包括逆向绕制并连接在一起的上线圈和下线圈,磁铁通过支撑块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两组悬挂件套接在支撑块上,对称设于磁铁的上下两端。悬挂件包括内固定环、外固定环和连接体,两组劲度系数相同的悬挂件对称设置,承受的气导噪声作用力相互抵消,明显提升了产品的抗噪性能;该接触式送话器通过逆向绕制感应线圈组件的上下振动,同步切割磁铁的两极磁力线,获得两正向叠加的动生电动势输出,完成振动信号的拾取到电信号的转换,极大提升了产品灵敏度;两组悬挂件与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形成一个弹性气囊结构,提供高频谐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话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式送话器。
背景技术
在通讯技术领域,送话器是负责将说话人发出的语音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送话器一般分为两类:气导式送话器和接触式送话器。气导式送话器是直接将接收到由空气振动传递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仪器;接触式送话器是紧贴人体头部或颈部,拾取人发声时头颅骨或咽喉部产生的轻微振动,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仪器。
接触式送话器分为单膜结构和双膜结构,现有的单膜接触式送话器结构,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非线性,很容易受噪声环境干扰。而现有的双膜接触式送话器在结构上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为了调节人耳可听范围的频宽,采用了谐振点不一致的悬挂系统,该结构由于存在双谐振点,因此在噪声环境下使用时也容易受噪声干扰,影响送话质量,致使送话器的适用场合受到很大限制。且现有的接触式送话器都采用的是单音圈结构方式,其磁铁的磁性能没有获到充分利用,致使产品体积偏大,灵敏度偏低。
因此,为解决现有的接触式送话器体积偏大,灵敏度和抗噪效果较差等综合性能问题,急需对骨传导产品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满足更高的应用领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式送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接触式送话器存在体积偏大,灵敏度不高,抗噪效果不优异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接触式送话器,包括壳体、线路板及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支撑块、两组悬挂件、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和磁铁,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支撑块、所述悬挂件、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和所述磁铁均同轴设置,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连接所述线路板,并套于所述磁铁外,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包括逆向绕制并连接在一起的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磁铁通过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两组所述悬挂件套接在所述支撑块上,并对称设于所述磁铁的上下两端,两组所述悬挂件的劲度系数相同,均包括内固定环、外固定环和连接体,所述外固定环同心设于所述内固定环外,所述连接体为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内固定环与所述外固定环之间,两组所述悬挂件的内固定环均固定箍接在所述支撑块上,且分别固定夹在所述磁铁的上下端面,两组所述悬挂件的外固定环分别固定夹在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的上下端面。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接触式送话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接触式送话器通过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的上下振动,同步切割磁铁的两极磁力线,获得两正向叠加的动生电动势输出,完成振动信号的拾取到电信号的转换,大大提升了接触式送话器的灵敏度,降低信号转换失真;两组劲度系数相同的所述悬挂件与所述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形成一个弹性气囊结构,提供高频谐振,且由于两组所述悬挂件对称设置,谐振相同,承受的气导噪声作用力也对称相反,相互抵消,使得逆向感应线圈组件受气导噪声的影响最小,明显提升了产品对气导噪声的抗噪性能,能够有效提高高噪环境下的骨传导输出清晰度;所述支撑块能够对所述悬挂件和所述磁铁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使得所述接触式送话器的结构更加稳固;所述接触式送话器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能够有效节省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使所述接触式送话器达到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接触式送话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