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矩形腔柔性膜双振子无阀压电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814.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丽鹏;侯轶;李迎春;胡殿彬;白鹤鸣;王晨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53/22;F04B53/16;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柔性 膜双振子无阀 压电 | ||
1.一种矩形腔柔性膜双振子无阀压电泵,由上层泵体(1)、上层泵腔密封圈(1-1)、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压电振子(3)、上压电陶瓷片(3-1)、振子铜基板(3-2)、下压电陶瓷片(3-3)、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5)、弹性薄膜(4)、流出口(5)、下层泵体(6)、下层泵腔密封圈(6-1)、流入孔(7)组成;所述上层泵体(1)开设上层泵腔密封圈凹槽(1-2)、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2-1)、压电振子基座(3-4)、压电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3-6),所述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用于上层泵体(1)、下层泵体(6)的配合,所述压电振子(3)开设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3-6),压电振子(3)的上压电陶瓷片(3-1)和下压电陶瓷片(3-3)粘接于振子铜基板(3-2)的一侧,所述弹性薄膜(4)为透明柔性的薄膜,所述流出口(5)开设流出口阻流体(5-1),所述下层泵体(6)开设下层泵腔密封圈凹槽(6-2)、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2-1),所述流入口(7)开设流入口阻流体(7-1),所述压电振子(3)与压电振子(3)、振子支座(3-4)上的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3-6)由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5)配合,将压电振子(3)固定在振子支座(3-4)上,所述上层泵体(1)与压电振子基座(3-4)为一体结构,相应位置开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2-1),所述下层泵体(6)与流出口(5)、流出口阻流体(5-1)、流入口(7)、流入口阻流体(7-1)为一体结构,相应位置开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2-1),上层泵体(1)和下层泵体(6)分别通过上层泵体(1)、下层泵体(6)的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2-1)由泵体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配合,上层泵体(1)的上层泵腔密封圈凹槽(1-2)、下层泵体(6)的下层泵腔密封圈凹槽(6-2)内安放上层泵腔密封圈(1-1)、下层泵腔密封圈(6-1),上层泵体(1)的上层泵腔密封圈凹槽(1-2)与下层泵体(6)的下层泵腔密封圈凹槽(6-2)配合,上层泵腔密封圈(1-1)与下层泵腔密封圈(6-1)之间夹入弹性薄膜(4),并与下层泵体(6)内侧的边缘配合,形成密封,所述压电振子(3)与弹性薄膜(4)边缘紧贴并粘接,达到装配整个泵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腔柔性膜双振子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3)为两组分别接通独立电源的压电振子,可通过调整两组独立电源的输出波形,调整两组振子的振动相位差,使弹性薄膜(4)的振动模式发生变化,同时对回流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找到泵的最佳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腔柔性膜双振子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3)与上层泵体(1)装配,通过压电振子(3)、振子支座(3-4)上的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孔(3-6)由振子内六角圆柱头螺钉(3-5)配合,悬置于上层泵体(1)中,同时与弹性薄膜(4)紧贴并粘接,将压电振子(3)的振动传递到弹性薄膜(4)上,用以改变泵腔容积,推动液体流动,同时将压电振子(3)与被泵送的液体隔离,实现振子部分的防水,保证使用环境的安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腔柔性膜双振子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口(5)、流入口(7)为环形喇叭口状,沿液体流入流出方向半径逐渐增加,流出口(5)、流入口(7)内壁的流出口阻流体(5-1)、流入口阻流体(7-1)为环形波板状,截面剖视为半圆形沟槽的环状,且在相邻两环形波板之间径向设置“倒L”形阻流体,流出口阻流体(5-1)、流入口阻流体(7-1)在轴向上同轴心排列,且沿液体流入流出方向径向长度逐渐增加,喇叭口状波板和“倒L”形阻流体配合,用以减缓液体回流,提高泵的输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8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