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896.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4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意成;王以知;黄健;蒋倍科;马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生源(海南)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2;C02F7/00;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1127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协同 治理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为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浮体、集水器、投料机构、输水机构和混合机构,所述集水器设于所述浮体的下方,所述投料机构穿设在所述浮体的顶部,所述集水器位于浮体下方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所述输水机构和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且位于进水孔下方,所述混合机构与所述输水机构连接,所述投料机构穿过所述浮体与所述输水机构连接,所述混合机构穿过所述集水器的内壁与外部连通,本装置能够改善水体底泥性质,同时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体的水动力,实现泥、水协同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生态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同类产品主要有三种:(1)通过风机等设备将空气通入水体中,空气与水接触的过程中,用进入水体,使水体溶解氧的含量增加;(2)通过水泵等设备将水提升,喷入空气中,氧气在水珠与空气的交界面通过气水传质作用进入水珠,富含溶解氧的水珠重新进水水体后增加水体的溶解氧;(3)依靠外力将水与空气输入设备中,在设备中充分混合,同时发生上述(1)、(2)的气水传质作用,使氧气进入水中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上述同类产品存在的缺点在于:对于第(1)种方法,需要将含氧气体切割成细小的气泡,提高气水传质界面的面积,才能提高气水传质效率,这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对于第(2)种设备,需要将水切割成细小的水珠,提高气水传质界面的面积,才能提高气水传质效率,这也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对于第(3)种方法,需要同时切割水珠与气泡,同样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才能实现高效的气水传质作用。上述三种方法的共性在于设备能耗高、增氧效率低、噪音大、容易产生气溶胶,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不具备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作用。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供了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一体化装置,改善水体底泥性质,同时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体的水动力,实现泥、水协同治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水体和底泥协同治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浮体、集水器、投料机构、输水机构和混合机构,所述集水器设于所述浮体的下方,所述投料机构穿设在所述浮体的顶部,所述集水器位于浮体下方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所述输水机构和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且位于进水孔下方,所述混合机构与所述输水机构连接,所述投料机构穿过所述浮体与所述输水机构连接,所述混合机构穿过所述集水器的内壁与外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投料机构包括投料斗和进料管,所述投料斗设在所述浮体的顶部,所述进料管穿过所述浮体延伸至所述集水器的内部,所述进料管的末端与所述输水机构连接,所述进料管的顶端与所述投料斗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水机构包括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集水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流道末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腔和出水管,所述混合腔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流道末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集水器的侧壁与外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输水机构和混合机构安装于所述集水器的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呈环形分布于所述集水器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在混合腔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朝向向上,所述出水口的中心横向偏移角a小于90°,所述出水口的中心竖向偏移角b小于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生源(海南)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生源(海南)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8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病理标本保存方法
- 下一篇:组合定子绕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