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拆弹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0980.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方英达;柴鑫波;杨振;温秀平;潘勇嘉;邵文轩;张岩;任友林;房志远;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3/08;B25J9/16;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刘佳慧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机器人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组件、四组驱动组件、机械臂、机械剪刀、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控制单元;
支架组件包括架体和防护板;
架体具有底板,防护板呈框体状,防护板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防护支撑杆固定在架体的上方;
四组驱动组件呈矩形顶角分布;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支架、驱动电机、车轮、减震弹簧、若干导杆和限位板;
驱动支架位于架体的下方,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支架上,车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带动车轮转动;
减震弹簧穿过架体,设置在驱动支架和防护板之间,可以伸缩;
限位板位于架体和防护板之间,导杆均穿过架体,下端与驱动支架固定,上端与限位板固定,导杆可相对于架体上下移动;
支架组件在受震动时,可沿导杆、随减震弹簧的伸缩而上下浮动;
所述机械臂是由若干舵机和连杆交替连接构成的六自由度机械臂,一端固定安装在架体上,且位于防护板内;
所述机械剪刀安装在机械臂自由端的舵机上,舵机控制机械剪刀的剪切;
所述激光雷达固定安装在架体上,与控制单元连接,构图导航;
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机械剪刀的侧面,与控制单元连接,拍摄周围环境;
所述控制单元固定在架体上,与驱动电机和机械臂的各舵机连接,控制机器人行走、机械臂的运动和机械剪刀的剪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减震弹簧在驱动支架和防护板之间倾斜设置,与驱动支架和防护板可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减震弹簧还配有弹簧限位器,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弹簧限位器与防护板铰接,下端与驱动支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机械臂包括五个舵机和四个连杆,五个舵机与四个连杆交替连接,连杆两侧的舵机中,分别为驱动连杆运动的舵机和跟随连杆运动的舵机,连杆与驱动其运动的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舵机驱动其运动,另一舵机与连杆的端部固定,随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激光雷达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摄像头与第二控制器连接;
第二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和机械臂的各舵机连接;
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为树莓派芯片,所述第二控制器为STM32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源,固定在所述架体上,为控制单元、驱动电机和机械臂的各舵机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架体呈盘体状,底板的周围还具有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中,限位板呈L形,导杆的数量为三个,在限位板的三个顶角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拆弹机器人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拆弹机器人接收人工指令进入爆炸区域,在此过程中控制单元对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对环境进行扫描进而构图,从而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转速,规避障碍物,高效到达目的地;
到达指定地点后,摄像头对爆炸物数据进行读取,并传回数据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摄像头所读数据与所存储的爆炸物进行对照,若吻合,则控制单元将消息传递至机械臂与机械剪刀,舵机控制连杆转动使机械臂靠近爆炸物,机械剪刀剪断引爆线;若不吻合,控制单元将数据传回人工端口,由人工进行远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09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态时序分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用自适应车辆远程诊断方法、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