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可换面式刀片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386.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7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熊博文;石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派斯克刀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38 | 分类号: | B23P15/38;C21D1/18;C21D1/773;C21D9/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0123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氏体 不锈钢 可换面式 刀片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刀片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可换面式刀片加工工艺,包括马氏体不锈钢板原料准备步骤;冷轧处理步骤;冲压制坯步骤;真空淬火和回火处理步骤;刃磨加工步骤,最终形成刀片成品,刀片成品的硬度为52‑56HRC。本方案能让最终形成的精制刀片的硬度控制在52‑56HRC范围内,其硬度小于常规硬质合金材料制成的刀片硬度,进而在步骤5中进行精制刀片的刃磨加工时,精制刀片的开刃更为容易方便,能够有效的降低精制刀片的开刃强度,降低其机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刀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可换面式刀片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刨刀是一种用于刨削加工、具有切削刀刃的刀具,常常将其可拆卸的安装在刨刀轴,转动的刨刀轴带动若干刨刀同步转动,刀片的刀刃处对木材的表面进行刨削处理。
常规的刨刀多采用硬质合金或高速钢材料制成,其中硬质合金通过原材料压制真空烧结制坯,然后机加至成品。该硬质合金材料的硬度大于等于91HRA,硬度较硬,直接导致其机加工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硬质合金材料本身价格高,也进一步导致了刨刀成品的成本较高。而高速钢本身材料初步也很高,热处理加工费也很高,导致了刨刀成品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可换面式刀片加工工艺,以解决常规的刀片整个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可换面式刀片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马氏体不锈钢板原料;
步骤2:对步骤1中的马氏体不锈钢板原料进行冷轧处理,形成马氏体不锈钢板;
步骤3:对步骤2中的马氏体不锈钢板进行冲压制坯,形成粗制刀片;
步骤4:对步骤3中的粗制刀片进行真空淬火,使粗制刀片达到1010-1030℃的淬火温度,然后对粗制刀片进行真空降温;然后对粗制刀片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300-320℃,保持温度2.9-3.1h,然后再次对粗制刀片进行真空气冷,形成精制刀片,且精制刀片的硬度为52-56HRC;
步骤5:对步骤4中刀片的边缘均进行刃磨加工,形成刀片成品。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将马氏体不锈钢板作为加工刨刀的原料,相较于原有的高速钢材料,马氏体不锈钢板的单价更低,热处理费用更低,能够有效的降低原材料成本。
同时在步骤4中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将淬火温度控制在1010-1030℃,将回火温度控制在300-320℃,且保温2.9-3.1h,能够有效的让最终形成的精制刀片的硬度控制在52-56HRC范围内,其硬度小于常规高速钢材料制成的刀片硬度,进而在步骤5中进行精制刀片的刃磨加工时,精制刀片的开刃更为容易方便,能够有效的降低精制刀片的开刃强度,降低其机加工成本;同时在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精制刀片相较于高速钢材料制成的刀片,可适用于中等硬度或较软木材的切割,且在切割的过程中不易崩刃。
同时在步骤5中,对精制刀片的边缘均进行刃磨加工,使得刀片成品的边缘处均具有刀刃,当刀片成品一侧上的刀刃失效后,可转动刀片成品,使得新的刀刃处与待处理的木材相对,能够有效的延长刀片成品的使用寿命,也让刀片成品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了刀片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步骤4中,在对粗制刀片进行真空淬火时,先对粗制刀片分阶段淬火的进行加热;第一阶段淬火,让粗制刀片匀速升温至590-610℃,且保持温度1.9-2.1h;第二阶段淬火,让粗制刀片匀速升温至840-860℃,且保持温度1.4-1.6h;第三阶段淬火,再次让粗制刀片匀速升温至1010-1030℃,且保持温度0.9-1.1h;然后再进行粗制刀片的真空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派斯克刀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派斯克刀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