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软包电池自动测漏装置及其测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509.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鑫;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6 | 分类号: | G01M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通途佳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7 | 代理人: | 翁德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 自动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软包电池自动测漏装置。包括密封腔体、检测机构和检测处理单元;密封腔体用于装载待测试产品,包括密封腔体下主体和密封腔体上盖板,密封腔体上盖板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与密封腔体下主体打开和密封;密封腔体设置有用于向密封腔体内部注入高压气体的充气接口和用于吸附待测试产品指定位置处的吸盘机构,吸盘机构贯通密封腔体与外部正常大气压下的空气接触、并与密封腔体内部保持密封。本发明通过空气压差的气体流动原理,检测机构检测待测试产品外表面是否形成鼓包,从快速判定待测试软包电池是否有破损,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而且无需对软包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软包电池自动测漏装置及其测漏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软包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中,软包电池的四角和四侧面会出现细微破损和漏液的情况,所以通常需要对软包电池的四角和四侧面是否出现破损和漏液进行检测,常规的检测方式都是人工抽检或者通过长时间的多次充放电让电池慢慢的显现出问题,这样需要的时间较长且不能完全分辨出来,即使人工抽检也没有很好的方式能够100%识别哪些电池是存在漏液和破损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无法全检或是全检的成本过高影响生产。
同时动力软包电池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相对比较严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自燃等重大事故,所以对动力软包电池的全检或是提高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尤为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动力软包电池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快速准确的发现软包电池出现细微破损和漏液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软包电池自动测漏装置,包括密封腔体、检测机构和检测处理单元;所述密封腔体用于装载待测试产品,包括密封腔体下主体和密封腔体上盖板,所述密封腔体上盖板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与所述密封腔体下主体打开和密封;所述密封腔体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密封腔体内部注入高压气体的充气接口和用于吸附所述待测试产品指定位置处的吸盘机构,所述吸盘机构贯通所述密封腔体与外部正常大气压下的空气接触、并与所述密封腔体内部保持密封;所述检测机构通过所述吸盘机构检测所述吸盘处的待测试产品表面的变化情况、并将检测数据传送给所述检测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测漏装置还包括上基板、气体压力仪表、活动基板、下基板和比例阀;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上基板上,所述上基板通过导柱与所述下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基板设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并通过直线活动机构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导柱;所述密封腔体下主体固定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腔体上盖板固定在所述活动基板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吸盘机构上方的活动基板上开有用于检测机构检测的观察窗,所述检测机构和所述检测处理单元固定在所述活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动力装置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活动基板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活动基板沿所述导柱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所述密封腔体上盖板与所述密封腔体下主体的打开和密封;所述比例阀用于所述测漏装置压力气体的电动执行,所述气体压力仪表用于保持所述测漏装置的压力稳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显压力表,所述数显压力表用于所述测漏装置的自动控制。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为光纤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或者视觉检测机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动力机构或者为气液增压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体下主体上设置有将所述待测试产品下表面支撑起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位置与所述吸盘机构的位置上下对应或者支撑所述待测试产品的整个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体上盖板上开有若干透明观察窗。
一种动力软包电池自动测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载待测试产品至密封腔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