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数据提取和展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2535.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2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项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安德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08 | 分类号: | G06T15/08;G01S7/41;G01S13/86;G01S13/88;G01S13/89;G01S19/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三维 雷达 数据 提取 展示 方法 | ||
1.一种用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数据提取和展示方法:
步骤一,对测线漂移坐标进行过滤;
步骤二,对测线进行坐标插值及光顺平滑处理;
步骤三,对测线按照指定的位置进行雷达数据提取;
步骤四,对提取的雷达数据进行三维体绘制;
步骤一:对测线漂移坐标进行过滤,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计算沿测线采集的两个相邻坐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1
坐标点P1和P2是通过实时动态差分设备(RTK)获得的,采用大地坐标系统,其坐标原点在地心,采用WGS-84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由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即WGS-84经纬度坐标;计算P1和P2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把大地坐标系转换为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正算获得;
(1)高斯投影正算:
已知某点的(L,B),求该点的(x,y),即(L,B)→(x,y)的坐标变换;
(2)投影变换必须满足的条件: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投影具有正形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
(3)投影过程:
在椭球面上有对称于中央子午线的两点P1和P2,它们的大地坐标分别为(L1,B1)或(l1,B1)及(L2,B2)或(l2,B2)式中l为椭球面上点的经度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差:l=L-L0,点在中央子午线之东,l为正,在西则为负,则投影后的平面坐标一定为P1(x1,y1)和P2(x2,y2)
(4)计算公式
转换精度精确至0.00lm时,用下式计算:
式中:
阶段2:计算沿测线采集的两个相邻测道之间的直线距离D2
测道(trace)是通过硬件编码器设备(又称测距轮)获得的,对应阶段1中的坐标点P1和P2的测道分别为Tr1和Tr2;测距轮的精度Δd=C/Nd,其中C为测距轮的周长,Nd为测距轮旋转一周的脉冲个数;探地雷达和RTK之间的数据采集通过测距轮同步触发;
经过标定的测距轮输出的测道信息与距离存在如下关系:
Distance=Trace*DISTANCE_INTERVAL,其中DISTANCE_INTERVAL为道间距,Trace表示测道数;
所以:D2=(Tr2–Tr1)*DISTANCE_INTERVAL
阶段3:比较D1和D2
由于探地雷达和GPS之间的数据采集是通过测距轮同步触发设定过滤阈值threshold为5%,则过滤条件如下:
FABS(D1-D2)/D2threshold,threshold=0.05,FABS为浮点数求解绝对值;
顺序遍历测线上所有相邻点及对应的测道,计算D1和D2,根据过滤条件对发生漂移的坐标予以删除;由于在测线上通过RTK设备采集的相邻坐标点之间的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且测线基于车载测距轮设备获取测道信息,视D1、D2之间的运动轨迹为直线,这是本算法成立的前提;
步骤二:对测线进行坐标插值及光顺平滑处理,对每条测线的位置文件内的所有坐标点进行三次贝塞尔曲线插值,使得每个测道都有对应的平面坐标,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根据步骤一所述相同的计算方法,将每条测线的位置文件内的所有的大地坐标系经纬度坐标,通过高斯投影正算获得高斯投影平面坐标
阶段2:准备三次贝塞尔曲线函数
P(t)=(1-t)3P1+3t(1-t)2P2+3t2(1-t)P3+t3P4
其中,P(t)为四个权重控制点的权重组合;
阶段3:对每条测线的投影平面坐标进行插值补齐
X(t)=(+..i=0,3)(Xi*C3i*pow(1-t,3-i)*pow(t,i)),t属于[0,1]
Y(t)=(+..i=0,3)(Yi*C3i*pow(1-t,3-i)*pow(t,i)),t属于[0,1]
其中,(+..i=0,3):累加符号,表示公式后面括号内将i分别用0,1,2,3代替,每个代替运算的结果全部加起来;Xi,Yi表示四个相邻的投影平面坐标;
C3i是二项式系数,其值为3!/(i!*(3-i)!);
pow是求指数函数;
通过插值补齐使得每个测道都有对应的平面坐标;
步骤三:对测线按照指定的位置进行雷达数据提取,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1:指定要提取的测线区域并查找测道号
(1)根据步骤一所述相同的计算方法,获得每条测线指定起始的P1和P2两个点的平面投影坐标(X1,Y1)、(X2,Y2)
(2)从步骤二插值补齐的坐标集合中,查找P1和P2的平面投影坐标(X1,Y1)、(X2,Y2),得到对应的测道号(Tr1)、(Tr2)
测线1,P1(X1,Y1),P2(X2,Y2)→P1(Tr1),P2(Tr2)
测线2,P1(X1,Y1),P2(X2,Y2)→P1(Tr1),P2(Tr2)
......
测线N,P1(X1,Y1),P2(X2,Y2)→P1(Tr1),P2(Tr2)
阶段2:根据起始测道号提取每条测线指定区域的雷达振幅强度数据
1、雷达测线数据文件头总长度为3600字节,分两部分提取:
(1)文件头第一部分
长度为3200bytes,EBCDIC字符集,转换为ASCII码;
(2)文件头第二部分
长度为400bytes,32位、16位的整型,记录数据体信息;
2、雷达测线数据体由多个数据道组成,每道数据包含道头和采样数据:
(1)数据道的道头
长度为240bytes,32位、16位的整型,提取采样点数、采样间隔;
(2)采样数据
长度为采样数*采样点字节数,根据400字节头文件标示的数据体信息及阶段1获得的测道号,定位数据文件的位置,提取4字节IEEE浮点数,即雷达振幅强度数据;
数据体长度=4*采样数*通道数*(Tr2-Tr1)
其中,三维阵列雷达内部通道数为16,采样数为256;
步骤四:对提取的雷达数据进行三维体绘制,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1:为异常体准备原始数据
三维探地雷达采集的数据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处理,得到异常体的原始数据,它们具有以X、Y和Z顺序排列的每个体素强度的8位强度值;
在OpenGL或DirectX中,为异常体制作的3D纹理中加载所有这些数据,但由于WebGL目前不支持存储或采用3D纹理,必须以2D纹理使用的方式存储它,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把强度值通过归一化生成并存储一个PNG图像文件,其中所有Z切片彼此相邻,形成2D切片的马赛克;我们利用开发的转换器工具,将提取的三维雷达数据转换为一个PNG图像镶嵌图,用于编码Alpha通道中每个体素的强度;一旦PNG文件作为2D纹理加载到内存中,我们就使用自定义的sampleAs3DTexture函数对其进行采样并生成形体渲染;
阶段2:对异常体进行体绘制
采用光线投射法将投射线从给定的角度上穿过异常体,对异常体内的像素信息作综合显示;结合深度、荫罩显示技术、旋转技术及信号强度切割技术,赋值影像以不同的伪彩与透明度,得到近似真实的三维结构的感受;
光线投射法基于图像序列的直接体进行绘制:从图像的每一个像素,沿固定方向发射一条光线,光线穿越整个图像序列,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图像序列进行采样获取颜色信息,同时依据光线吸收模型将颜色值进行累加,直至光线穿越整个图像序列,最后得到的颜色值就是渲染图像的颜色;
光线投射算法流程:
(1)正向面深度图渲染(Frontfacegeneration)
(2)背向面深度图渲染(Backfacegeneration)
(3)计算顶点位置、射线方向
(4)在片段着色程序中检索frontface,得到近距离(5)在片段着色程序中检索backface,得到远距离(6)计算当前射线方向上的最大穿越距离
(7)在片段着色程序中进行颜色合成和透明度累加(8)输出颜色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安德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安德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25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