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粉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2991.X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俞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米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P30/20 | 分类号: | A23P30/20;A23L7/117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粉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米粉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成型机构、传送机构和第二成型机构;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对原料进行初步成型,传送机构用于将初步成型的原料输送至第二成型机构,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将初步成型的原料制成米粉;第二成型机构包括成型内筒和第二驱动电机;成型内筒中具有一成型腔,成型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轴;成型内筒上还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上连接有第二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成型孔。通过第一成型机构将米团挤压成条状的米条,然后用传送机构将条状的米条输送至第二成型机构,此时进入第二成型机构的米条均匀稳定,从而保证成型腔内压力稳定,挤出的米粉均匀且不易断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米粉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米粉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米粉是一种营养高、口感好、味道好的米制食品,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目前,米粉的生产设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手动榨粉筒,另一类是现代的米粉成型机。手工榨粉筒生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一般是少量生产加工的家庭使用;而米粉成型机显然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比较卫生干净。现有的米粉成型机大多是将蒸熟的米团通过挤压来形成米粉;但是蒸熟的米团粘性较大,常以大小不一的米团形状进入米粉成型机内,容易造成米团进入的速率不稳定,不仅会造成米粉成型机内腔受到的压力不稳定,且还容易造成挤出的米粉不均匀或者断裂。
另外,米粉成型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容易导致米粉糊化,从而影响米粉的口感和品质,且刚从成型机里出来的米粉若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米粉彼此之间的粘连,需要重新分离,导致人工的劳动强度增大,尤其是在米粉完成干燥后,粘连在一起的部分更加无法分离,这部分米粉无法食用,只能重新加工或丢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效率高、出粉均匀且米粉不易断裂的米粉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米粉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成型机构、传送机构和第二成型机构;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对原料进行初步成型,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初步成型的原料输送至第二成型机构,所述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将初步成型的原料制成米粉;
所述第一成型机构包括一具有内腔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可拆式连接有第一成型板,所述第一成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成型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轴,所述第一螺旋轴的中心轴延伸至壳体外侧并连接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旋轴转动;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架机设置在支架上的传送电机、滚轮和传送带;所述传送电机与滚轮连接,用于驱动滚轮转动并带动传送带运动;
所述第二成型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成型内筒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成型内筒中具有一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轴;所述成型内筒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在成型内筒外侧并连接有第二驱动轮,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成型内筒的成型腔内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第二螺旋轴的中心轴可拆式连接;所述成型内筒上还设有与成型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可拆式连接有第二成型板,所述第二成型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成型孔,所述第二成型孔的内径小于第一成型孔的内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米粉成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第一成型机构将蒸熟的米团挤压成条状的米条,然后用传送机构将条状的米条输送至第二成型机构,此时进入第二成型机构的米条均匀稳定,从而保证成型腔内压力稳定,挤出的米粉均匀且不易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米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米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29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慢发展型永久性故障预警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三合一推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