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3193.9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6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石越;彭冲;李俊义;徐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H01M10/0525;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包括 叠片式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使用所述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可以在保持能量密度不损失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能力。本发明的负极片采用双层涂布技术,根据负极片的电势及极化分布对负极片的活性物质及面密度进行特定的设计,利用双层涂布技术,控制负极片的极片边缘位置采用双层涂布;一方面通过双层涂布可以改变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堆积方式,降低边缘极化,增加反应场所,降低内阻,使得边缘也不会产生析锂;另一方面对比单层涂布,双层涂布可以保证在同样的面密度下可支持的充电速度更快,因此更不会对能量密度造成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不再是单一追求高能量密度,充电速度也成为消费者重点评估的标准之一。但是现阶段的锂离子电池却无法很好地兼容高能量密度以及快速充电这两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采用所述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可以在保持能量密度不损失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叠片式锂离子电池的快充能力。
本发明的负极片采用双层涂布技术,根据负极片的电势及极化分布对负极片的不同活性物质层及不同区域的面密度进行特定的设计,利用双层涂布技术,控制负极片的极片边缘位置采用双层涂布,双层涂布的边缘区域使得在电池能量密度不变的前提下,边缘区域的析锂窗口显著拓宽,电芯整体的快充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使得含有所述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极大地满足快充需求且可以降低能量密度的浪费,实现快充和高能量密度兼顾。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中心区域、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设置在中心区域的四周,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内设置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内设置第二涂覆区域;或者,
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内设置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内设置第二涂覆区域;或者,
所述中心区域内设置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内设置第二涂覆区域;
所述第一涂覆区域设置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涂覆区域设置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集流体具有沿负极集流体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延伸至边缘外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负极极耳。
其中,所述延伸部可经过弯折后形成负极极耳,也可直接形成负极极耳。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极耳的数量没有特别的定义,例如可以是1个或多个,例如为1个、2个、3个、4个或5个。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涂覆区域中一体式涂覆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1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黏度的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聚乳酸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