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磁性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3504.1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清;张丹;陈方敏;贺雄;周池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H01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晶体结构 及其 磁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磁性质研究。该铜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中心金属离子为Cu(II)离子。该配合物最小结构单元包含一个Cu(ΙΙ)离子,一个双(4‑吡啶基)胺中性分子,和一个间苯二甲酸阴离子。磁性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中Cu(II)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本发明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并培养出单晶,解析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试,为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合物性质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磁性质研究。
背景技术
羧基在磁性配合物中是一种优异的桥联基团,其能够通过单齿、桥式双齿、鳌合双齿等配位模式与金属中心离子合成单核、多核、链状或层状配合物。另外。羧基上氧原子还可参与形成氢键,有利于配合物骨架更加稳定。因此有机羧酸配体被广泛用于合成结构优异且具有特殊性质的配合物,研究者们采用芳香羧酸类配体和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配合物。
分子基磁体是通过化学方法将自旋载体通过桥连配体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形成的具有自发磁化行为的化合物,在量子计算、高密度信息储存、光磁和电磁材料等领域备受重视,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磁性材料。配合物磁性的研究已成为跨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配合物的结构及其磁性质。
本发明的思路:利用间苯二甲酸、双(4-吡啶基)胺为配体与三水合硝酸铜通过水热法获得铜配合物。
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的结构见附图1。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中心金属离子为Cu(II)离子,晶胞参数:α=90°,β=103.310(5)°,γ=90°,Z=4,Dc=1.395g·cm-3,μ=1.214mm-1,F(000)=1520.0。配合物最小结构单元包含一个Cu(ΙΙ)离子,一个双(4-吡啶基)胺中性分子和一个间苯二甲酸阴离子。金属中心Cu(II)离子均是五配位的,五个配位原子在中心离子周围形成了三角双锥构型。间苯二甲酸的羧基以顺-顺桥式双齿以及单齿桥联与金属Cu(II)离子配位,双(4-吡啶基)胺通过双齿桥联的形式与金属离子Cu(II)离子配位,共同构成了该配合物的三维网状空间结构。
铜配合物的磁性质研究:
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的磁性研究如图2所示,在1000Oe的外加磁场下,配合物在300-2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变温磁化率。在300K时,χMT为0.720cm3·K·mol-1接近于两个未发生耦合作用的高自旋Cu(II)(S=1/2,g=2.0)的理论自旋值0.750cm3·K·mol-1。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χMT值呈缓慢增加趋势,从温度降到62K时达到最大值0.872cm3·K·mol-1,初步表明配合物中Cu(II)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弱铁磁相互作用。再对配合物的χM-1-T在50-300K范围内进行线性拟合,可知其符合居里-外斯定律[χM=C/(T-θ)],计算得到居里常数C=0.750cm3·K·mol-1,外斯常数θ=8.807K,θ0。进一步证明配合物Cu(II)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相互作用。
本发明成功的合成了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并培养出单晶,解析了其晶体结构,并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试,为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分子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间苯二甲酸铜配合物变温磁化率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极片制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含菩提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