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3560.5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崔皓;李鑫;陈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中科振丰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1/00 | 分类号: | B09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李吉成 |
地址: | 2217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焚烧 预处理 关键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关键步骤:1)、单独收集: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首先单独收集;2)、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单独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产生地必须进行固化和稳定化处理。本发明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在飞灰预处理中不仅提高了飞灰固化产物的制备速度和效率,还提高了飞灰固化产物质量的稳定性,能够确保在最后取样抽查的TCLP检测时达到环境保护行业的标准,保证了飞灰填埋时的安全稳定性的要求,从而避免了飞灰中的有害物质在填埋后透露出来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最终大大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满足了现有飞灰预处理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携带的灰尘、烟气及烟气净化系统产生的反应生成物,其主要由颗粒细小的尘粒构成,呈浅灰色。目前,飞灰的处理问题己成为制约垃圾焚烧处理发展的瓶颈。现有焚烧飞灰无害化和安全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固化稳定法、湿式化学法和高温处理法三大类。固化稳定化主要包括水泥固化、螯合剂稳定化、压缩固化等类型;湿式化学法主要包括甲酸萃取法和碳酸化法两种;高温处理法主要包括烧结固化和熔融玻璃化两种。
固化稳定法和湿式化学法处理后的飞灰最终需要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由于飞灰中含有可被水浸出的较高浓度的Cd、Pb、Cu、Zn和Cr等多种有害重金属物质和盐类,《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经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危险废物,即编号为HW18,飞灰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的标准进行。如日本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The Waste DisposalandPublic Cleansing Law”中就明确规定,飞灰必须经过下述四种处理方法之一:熔融固化、水泥固化、化学稳定化和酸浸提Dl,才能进入填埋场。对于每天产生的如此大量的飞灰,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飞灰处理处置方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我国很多在最后取样抽查并经过TCLP来检测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后飞灰中重金属元素时,往往不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固化工艺标准不合理,导致飞灰填埋时难以达到安全稳定的要求,有害物质容易在填埋后透露出来而造成环境污染,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单独收集: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首先单独收集,不得与生活垃圾、焚烧残渣等其它废物混合;不得与其它危险废物混合;不得在产生地长期贮存;不得进行简易处置及排放;
2)、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单独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产生地必须进行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其具体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a)将收集的飞灰通过定量输送机送至混练机,添加水进行搅拌混合,且水与飞灰的质量比例为9~18%,搅拌时间为30-45min;
b)搅拌混合后的飞灰,再按比例添加水泥和稳定剂,且水泥与飞灰的质量比例为10%~15%,稳定剂与飞灰的质量比例为1.5~7.5%;
c)并将飞灰、水泥、稳定剂按配合比通过混练机进行充分混合,混练时间为10-20min,混练温度为135-250℃;
d)混练完毕之后随即进行卸料并分装;
e)分装后将其冷却静置养生4-8h,得到固化和稳定化的产物;
f)最后经过TCLP检测,来检测固化和稳定化处理后飞灰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性和迁移性,检测是否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若达标后即可运输至填埋场;若不达标,需粉碎后再添加稳定剂并重新通过混练机混练处理,以确保达到固化和稳定化的国家标准,满足GB18598标准的要求,使后续飞灰填埋时达到稳定(即不会透露出有害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中科振丰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中科振丰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垂直起降的空中移动概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