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3865.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远;刘文武;黄正华;张彩云;黄丽珠;刘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2 | 分类号: | G01N21/72;G01N21/73;G01N27/626;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析 液中钙 离子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品前处理:取透析液样品,加入(40~100)℃的硬脂酸钠的水溶液进行反应;将反应完后的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再取分离所得固体进行消解处理,消解处理后加入氯化镧,用水稀释,得待测样品;钙、镁混合标准工作曲线溶液的制备;将所述钙、镁混合标准工作曲线溶液和所述待测样品注入光谱仪进行测定;其中,所述光谱仪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本发明方法抗干扰能力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透析液是肾衰竭病人透析治疗的关键部分之一。透析液的主要成分有钾、钠、钙、镁、氯等。通常透析液中钠的浓度为(135~145)mmol/L,钾的浓度为(0~4)mmol/L,钙的浓度在(1.25~1.75)mmol/L,镁的浓度为(0.50~0.75)mmol/L,氯的浓度为(100~115)mmol/L。钙离子对神经-肌肉的传导具有生物学活性,由于透析病人的钙呈负平衡,故常发生手足抽搐,为此适当补钙是必要的;但是长期使用高钙透析液会加快软组织的钙化,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准确测定透析液中钙的含量,对于透析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镁是人体中的宏量元素,在细胞和体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镁离子是30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因而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透析液是以浓缩液的形式制备和储存的。HCO3-与Ca2+、Mg2+易形成沉淀,故将HCO3-分开,以浓缩碳酸氢钠的强碱液形式单独制备和储存,称为B液;其余成分合在一起为强酸性浓缩液,称为A液。目前测定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方法主要有:EDTA滴定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离子色谱法等。EDTA滴定法在滴定透析液中钙镁离子时,钙镁离子都可以与EDTA发生络合反应,从而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测定,并且操作复杂;离子色谱法测定钙镁离子的成本高,需要配置一套阳离子检测配件,并且对检测中用的水和其他消耗品的要求较高,很多时候由于过程污染导致结果不准确;其他三种方法为光谱法,由于透析液中含有大量的共存钾钠离子,钾钠离子本身会发生焰色反应,以及本身容易被阴离子包裹,导致测定结果产生偏差而不能准确测定,准确度低。现有钙镁离子检测方法会用到很多种类的试剂和其他实验耗材,测定成本比较高。
因此,研发一种操作简单、测定成本低、准确度高、测定效率高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其准确度高,操作简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析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样品前处理:取透析液样品,加入(40~100)℃的硬脂酸钠的水溶液进行反应;将反应完后的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再取分离所得固体进行消解处理,消解处理后加入氯化镧,用水稀释,得待测样品;
钙、镁混合标准工作曲线溶液的制备:以硝酸水溶液作为溶剂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钙、镁的混合标准溶液,加入氯化镧,得到钙、镁的混合标准工作曲线溶液;
将所述钙、镁混合标准工作曲线溶液和所述待测样品注入光谱仪进行测定;
其中,所述光谱仪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样品前处理中,所述硬脂酸钠的水溶液的温度为(50~80)℃,进一步为(50~7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析液样品的温度为(40~100)℃,进一步为(50~80)℃,更进一步(5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