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3918.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2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飞;林细勇;刁振彬;钟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日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35 | 分类号: | F16L21/03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由内管和外管组成,主体部包括连接段和承插段,位于连接段的内管和外管固定连接,位于承插段的内管与外管不再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可供管材插入的间隙,位于承插段的外管的端部设有承口,位于承插段的内管的外壁设有沿内管的周向设置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管件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使用简单、能够有效阻止水的渗入对管道系统的腐蚀,提升了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内衬金属复合管由金属层、胶层、塑料层共挤成型,金属与塑料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管材与管件连接通过承插热熔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缺陷在于管材端面易与水发生接触,连接处的胶层在一定温度与水压的作用下容易逐渐失效,同时当温差较大时,管道的热胀冷缩也会加速塑料层与金属层的分离,进一步的,水进入塑料层与金属层之间的间隙也会使管道鼓包、爆管,严重影响管道的承压强度和使用寿命,另外积胶层还会对进入间隙的水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分体式连接管件,其具有一个内芯,内芯上套设有密封圈,内芯分别插入管材与管件内孔,通过密封圈阻止水与管材端面接触,该方案的缺陷在于增加了新的结构,使得结构更加复杂,同时由于新增了内芯,安装也较为繁琐,另外,如果插接内芯时出现倾斜,还会出现内芯无法插入管件内孔的情况,使用不便,部分操作中还存在漏装内芯直接将管材与管件热熔连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能够实现管材与管件连接结构的快速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由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主体部包括连接段和承插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承插段的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间隙,位于所述承插段的所述外管设有承口,位于所述承插段的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承口外,所述内管的外壁设有沿所述内管的周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承口外,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矩形或半圆形,所述密封圈的截面为圆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件连接结构一体成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采用塑料制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件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时,选取合适的长度的管材锯断、倒角整圆并去除毛刺,随后用热熔工具加热管材与管件连接结构,加热完成后将管材插入管件连接结构的承插段,随着管材的插入,承插段的内管也在不断的插入管材中,两者相互校正,防止管材在插入的过程中出现倾斜,随后冷却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密封圈所在的内管插入管材内,密封圈受到管材内壁的挤压,封死管材与内管之间的缝隙。如此,管件连接结构中均为内管与水接触,提高供水质量,同时密封圈封死管材与内管之间的缝隙,保证管材端面不接触水,管材不会因为被水浸蚀导致分层,影响管道性能;进一步的,内管的设置有利于引导管材与管件连接结构对正,方便管材快速插入管件连接结构内;另外,内管延伸至承口外,密封圈设在承口外,在进行管材的插接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肉眼直观的查看密封圈是否插入管材的管道中,避免倾斜插入时密封圈出现位移失去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插入管材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详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日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日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9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