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4807.5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4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H02G7/20;G08B21/18;H01B17/60;H01B3/02;H01B3/2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造 降低 电流 接地 事故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属于电力设备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电杆;在电杆的侧壁设置有一组横担和M垫铁,且横担和M垫铁通过双头螺栓进行锁紧连接;在横担与M垫铁之间还安装有功能绝缘件;在功能绝缘件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验电感应器和报警装置;验电感应器安装在功能绝缘件内部,且验电感应器的一端伸出功能绝缘件的侧壁朝向横担进行设置,报警装置嵌在功能绝缘件的顶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户配电网路中容易出现电流接地而造成大面积停电或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网改造中,过去设计的标准电杆由于设施老化或者其他原因经常出现故障,甚至偶尔出现恶性事故的发生;而在这些故障中最常见的便是电流从顶部导线接入大地而造成的接地故障,出现这种故障的普遍性原因在于电杆上的横担是采用与M垫铁双头螺栓来进行固定的,有些横担采用斜撑抱箍配合使用,并在横担的上方引流线采用瓷瓶顶绑安装,同时采用并沟线夹连接;这种安装结构在长期的雷电天气等特殊环境或耐张引流安装不规范的情况下,一旦电杆遭受雷电袭击,瓶和导线被破坏,线路引流导线的电流直接通过横担上,电流经M垫铁导入电杆,因为电杆内部使用钢筋铁槽制作而成,会将大量电流引入大地,造成接地故障,引起整条线路停电,造成大面积用户停电;而且在一些地区,如终端杆等电杆位置一般接近农户的住所,若接地电流从电杆放电进入附近大地,人畜在附近8米以内活动就很有可能被跨步电压击中,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或经济损失。
由于配网线路因接地造成的事故频繁发生,如果改进横担安装的接续金具,或者改善横担与电杆接触的部分,这样可以防止电流接地,大大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具有很高应用推广价值,这是提出本发明的初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以解决当前农户配电网路中容易出现电流接地而造成大面积停电或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它包括电杆;在电杆的侧壁设置有一组横担和M垫铁,且横担和M垫铁通过双头螺栓进行锁紧连接;在横担与M垫铁之间还安装有功能绝缘件;在功能绝缘件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验电感应器和报警装置;验电感应器安装在功能绝缘件内部,且验电感应器的一端伸出功能绝缘件的侧壁朝向横担进行设置,报警装置嵌在功能绝缘件的顶部。
优选的,相邻横担与M垫铁之间的功能绝缘件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功能绝缘件沿同一水平高度相邻地夹在横担与M垫铁中间,且各个功能绝缘件上验电感应器与报警装置的朝向均相同。
优选的,功能绝缘件包括呈条块状结构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在功能绝缘件的上顶部还设置有绝缘支板;验电感应器安装在第一绝缘层上,报警装置为声光一体式报警器,且报警装置安装在第二绝缘层上且穿过绝缘支板进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绝缘层为由锆钨酸盐和硅薄膜组成的复合式结构;第二绝缘层使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绝缘支板的宽度大于功能绝缘件的宽度;且绝缘支板突出的两侧分别放置在横担和M垫铁的上方。
优选的,功能绝缘件的宽度大小在2~5cm区间内;长度大小在20~35cm区间内。
优选的,在双头螺栓与电杆之间还设置有辅助绝缘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农网改造的降低电流接地事故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改造的电杆进行断电处理;
S2、操作人员拧松该电杆上连接横担和M垫铁的双头螺栓,使位于绝缘支板的两侧凸起分别置于横担及M垫铁的上方;功能绝缘件的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横担于M垫铁之间的缝隙中;此后重新拧紧双头螺栓以完成功能绝缘件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盲童交互学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水合物反应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