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5146.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源;任玲;王海;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F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纳米 ti cu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u:3~7;Ti余量;
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用真空自耗炉熔炼多次,获得原材料铸锭;铸锭修磨后经过1000℃以上开坯锻造、精锻加工成棒坯;
步骤二:棒坯在800℃-1000℃保温,保温时间t=(2.5-3.5)D min,其中,D为试样的有效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步骤三:棒坯保温结束后快速冷却,冷却速率为150~350℃/s;棒坯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
步骤四:上述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棒坯在温度700℃~800℃下进行热轧,热轧累计变形量大于等于95%,获得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棒材;
步骤五:上述超细纳米板条组织棒材在600℃~700℃下,拉拔速度1~3m/min拉拔至目标直径的棒、丝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中铜含量为重量百分比Cu:4.5~5.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其特征在于:经过热变形加工后获得的棒材、丝材组织为等轴晶粒,尺寸小于500nm,且在550℃及以下时效3h以内,晶粒不发生粗化长大。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等轴纳米晶Ti-Cu棒、丝材,其特征在于:制备所得直径>7毫米的抗菌钛合金棒材其抗拉强度为700-800MPa,延伸率高于15%;直径为1-7毫米抗菌钛合金丝材的抗拉强度为800-900MPa,延伸率高于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1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广播系统中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度评估的认证方法
- 下一篇:轮胎伸缩齿式防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