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5624.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礼;白桂强;胡鑫玉;杜卫康;施宇;李秋实;陈欣然;陈德平;张国庆;周达;姚金言;姜稳稳;彭宏泽;张成;程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45/00;B63H21/2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尹庆娟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混合 动力 矢量 推进 无人 | ||
1.一种便携式混合动力矢量推进无人船,包括:
无人船主体(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内部的电控及能源系统(2);
声学设备布放装置(3),所述声学设备布放装置(3)至少包括一个声学传感器(301),所述声学传感器(301)相对所述无人船主体(1)上下运动,所述声学传感器(301)和所述电控及能源系统(2)电连接;
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上连接无人船主体(1)内部和外部的穿舱水密接插件(4);
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上的信号采集单元(5),所述信号采集单元(5)至少包括一个太阳能板(511)以及安装在所述太阳能板(511)上的摄像头(506)和GPS(510),所述信号采集单元(5)通过所述的穿舱水密接插件(4)和电控及能源系统(2)进行能量及信号的传输;
以及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行进方向后端的矢量推进装置(6);
所述矢量推进装置(6)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后端的两个推进器(609)以及调整两个推进器(609)推进方向的角度调整单元;所述推进器(609)和所述无人船主体(1)转动配合;
所述推进器(609)相对所述无人船主体(1)转动配合具体为:所述矢量推进装置(6)还包括:
和所述无人船主体(1)固定连接的转接密封结构(606);
和所述转接密封结构(606)固定连接的夹紧块A(607)和夹紧块B(608),所述夹紧块A(607)和夹紧块B(608)相对的两个面形成圆孔;
和所述夹紧块A(607)以及夹紧块B(608)形成的圆孔通过轴承(616)转动配合的转轴(610);
和转轴(610)一端通过第三联轴器(618)连接的第四固定结构(617),所述第四固定结构(617)和所述推进器(609)固定连接;
以及密封O形圈(615),所述密封O形圈(615)设置在驱动轴(601)密封槽内;
所述角度调整单元包括:
推进驱动电机(613),所述推进驱动电机(613)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内部的二层甲板(102)上;
驱动轴(601),所述驱动轴(601)的一端和所述推进驱动电机(613)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614)连,所述驱动轴(601)穿过所述无人船主体(1)的密封盖(107),所述驱动轴(601)和所述密封盖(107)配合处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O形圈(615);
曲柄(602),所述曲柄(602)的一端和所述驱动轴(6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滑块A(603),所述滑块A(603)固定在所述曲柄(602)的另一端;
推杆(604),所述推杆(604)为T型结构,包括沿无人船主体(1)轴线方向的一部分和垂直无人船主体(1)轴线的一部分,所述推杆(604)垂直无人船主体(1)轴线的一部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A(603)和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第三固定结构(605),所述第三固定结构(605)固定在所述无人船主体(1)的后舱盖(106)上,所述推杆(604)沿无人船主体(1)轴线方向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三固定结构(605)滑动配合;
滑块B(612),所述滑块B(612)固定在所述推杆(604)的端部;
以及摇杆(611),两个所述摇杆(611)关于所述无人船主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每个摇杆(611)上开有沿杆长方向的滑槽,所述滑块B(612)和两个所述摇杆(611)上的滑槽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摇杆(611)的一端分别和对称设置的两个转轴(610)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6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