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光纤卡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5813.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3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梁卓文;王哲;雷涛;丁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光纤 卡持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光纤卡持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卡持器本体,卡持器本体上设有棘突卡槽和光纤卡槽,棘突卡槽用于卡接固定于脊柱棘突上,光纤卡槽用于卡持固定光纤发光端,棘突卡槽卡接固定于脊柱棘突上时,光纤卡槽卡持固定光纤发光端并能够使光纤发光端位于椎板外侧以对脊髓损伤处照射治疗,卡持器本体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光纤卡持器,能够稳定地对嵌入体内的光纤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光纤摆动,保证治疗效果,并且光纤取出方便,不会造成二次手术创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光纤卡持器。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性难题,其病理过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损伤两个阶段,继发免疫炎症反应是影响SCI预后的关键环节。SCI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手术减压、神经营养为主,但对于严重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新兴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抑制药物、细胞移植、生物材料等均存在着伦理问题、化学毒副作用等不足,无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光生物调节治疗(Photobiomodulation,PBM)因其抑炎效果明确、操作简便、无创,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在神经损伤修复中PBM也具有明确的效果。前期研究发现,PBM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保护神经元活性、促进神经再生,有效促进SCI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针对SCI的PBM治疗主要采用经皮照射或血管内照射。由于脊髓组织所处的位置较深,骨质结构对激光有遮挡作用、皮肤肌肉组织对光能有严重散射和吸收,使得有效治疗剂量的光能无法完全到达脊髓表面,导致疗效不确切,严重限制PBM在SCI治疗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在《光生物调节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中创新研制出一种可嵌入体内、对脊髓损伤部位进行直接照射的360°发光光纤,动物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360°光纤介导的PBM治疗SCI的临床可行性研究,取得良好的预期结果。
但是,光纤发光端在体内椎板上方直接照射脊髓损伤时,面临光纤左右摆动、偏离照射目标区域的不足之处,目前主要依靠可吸收线对光纤发光端进行适当固定,防止光纤脱离照射区域。然而,使用可吸收线固定光纤照射端,无法有效掌控松紧程度,固定过于松弛,光纤可能脱离照射区域,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固定过紧,面临光纤无法拔出体外的临床问题,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手术创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光纤卡持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稳定地对嵌入体内的光纤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光纤摆动,保证治疗效果,并且光纤取出方便,不会造成二次手术创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光纤卡持器,包括卡持器本体,所述卡持器本体上设有棘突卡槽和光纤卡槽,所述棘突卡槽用于卡接固定于脊柱棘突上,所述光纤卡槽用于卡持固定光纤发光端,所述棘突卡槽卡接固定于脊柱棘突上时,所述光纤卡槽卡持固定光纤发光端并能够使光纤发光端位于椎板外侧以对脊髓损伤处照射治疗,所述卡持器本体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棘突卡槽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光纤卡槽。
优选的,所述光纤卡槽底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光纤发光端的圆周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棘突卡槽为U形卡槽。
优选的,所述光纤卡槽为U形卡槽。
优选的,在所述棘突卡槽的U形开口的两个侧壁上均向外凸出设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卡板,同侧的两个所述卡板与所述棘突卡槽的侧壁形成所述光纤卡槽。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5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撕膜设备
- 下一篇:利用废旧矿区转型再造旅游资源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