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7540.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邱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宋飞燕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养殖业 无害化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粪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一次搅拌发酵罐、二次搅拌发酵罐、气体水解罐、液固分离器和沼液收集罐,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顶部均设置有出气口,一次搅拌发酵罐的进料口用于外部粪污进料,一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泵与二次搅拌发酵罐的进料口连通,二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泵与液固分离器的进口连通,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气口通过吸气泵连通到气体水解罐的进气口上,气体水解罐的上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沼液收集罐内,液固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沼液收集罐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粪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产生大量的粪污,对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蝇虫滋生,臭气熏天,污水偷排,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面,粪污又是有机肥的重要生产原料,运输到大型有机肥厂进行生产加工成有机肥,增加了有机肥的生产成本,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利用微生物技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有“自然堆肥”和“人工控制”两类,“自然堆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工控制”肥质较高,但是投资大、工艺复杂、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装置,包括一次搅拌发酵罐、二次搅拌发酵罐、气体水解罐、液固分离器和沼液收集罐,所述的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上部均设置有进料口,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下部侧面均设置有出料口,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顶部均设置有出气口,一次搅拌发酵罐的进料口用于外部粪污进料,一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泵与二次搅拌发酵罐的进料口连通,二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料口通过输送泵与液固分离器的进口连通,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出气口通过吸气泵连通到气体水解罐的进气口上,气体水解罐的上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沼液收集罐内,液固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沼液收集罐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内底部均设置有加热系统一。
优选的,所述加热系统一包括加热控制器和加热管,加热控制器设置有环境外部,加热管通过串联形式分别在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内底部设置,加热控制器与串联后的两个加热管连接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一次搅拌发酵罐、二次搅拌发酵罐和气体水解罐的罐体内顶部分别设置有喷淋系统,通过喷淋系统对罐体内进行喷淋。
优选的,所述的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罐体内底部分别设置有曝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气体水解罐外部设置有连通到气体水解罐内部的液位观察管。
优选的,所述的气体水解罐的罐体侧面上部液位最高端处设置有排液口,该排液口与沼液收集罐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气体水解罐的上部出口和排液口分别与沼液收集罐连通之间均串联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沼液收集罐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到沼液收集罐内的启闭阀,启闭阀的另一端输出沼气。
优选的,所述沼液收集罐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系统二,所述加热系统二为采用与加热系统一相同的加热管和加热控制器,通过该加热控制器对沼液收集罐内的加热管进行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能够对粪污进行发酵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的前处理步骤,并降低了粪污臭气的散发;
通过加热系统一的设置,能够提高一次搅拌发酵罐和二次搅拌发酵罐的微生物反应效率,提高粪污前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7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