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生产工艺及防暴抗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9347.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淋舟;王俊韬;张庆全;杨畅;张涛;梁渝;张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8 | 分类号: | B29C48/08;B29C48/154;B29C48/90;B29C48/305;H01B13/24;H01B7/18;H01B7/22;H01B7/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攀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防暴 抗压 纵包带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电缆领域内的一种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生产工艺及防暴抗压电缆,通过设计专门用于生产防暴抗压纵包带的模具,挤出成型表面具有多个连续曲面,内部有压力缓冲孔结构的防暴抗压纵包带,用于电缆的护套层,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抗机械外力性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抗机械外力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生产工艺及防暴抗压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的敷设使用环境一般较为复杂,导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或者遇到特殊情况(如地震、房屋倒塌等)时可能遭受大力挤压、硬物砸压等,现有的电缆结构多为金属导体外侧包覆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多采用高分子橡胶,既保证电缆的电气绝缘性能,又能够为电缆导体提供外侧的力学保护,能够一定程度缓冲电缆受到的冲击。但是这样的结构多是直接用橡胶包覆导体,对橡胶的使用量较大,并且由于橡胶直接填充包覆在导体外,电缆外力承载能力不足,受到机械外力后仍然存在一定的损坏可能。现急需研发一种能够提高电缆承载机械外力性能的技术,使得电缆具备更高的抗机械外力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护套结构抗机械外力性能差,不能对电缆提供有效抗机械外力保护的问题。
本发明还意在提供一种防暴抗压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抗机械外力性能差的问题。
为达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准备原料;
B、开模,设计制造挤出模具,包括模芯和套设在模芯外侧的模套,模套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包括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椭圆通孔,相邻椭圆通孔之间通过圆形通孔连通,模芯上设有插入到每个椭圆通孔内的芯杆;
C、开机准备,将挤出模具装配到挤出设备上,并进行预热;
D、挤出成型,将原料注入挤出设备经挤出模具挤出成型;
E、冷却,将步骤D中挤出产品冷却至室温,得到电缆用防暴抗压纵包带。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设计制造专用的挤出模具结构,采用由椭圆通孔和圆形通孔交替连接形成的出料口,结合芯杆的设置,经预热使得模具升温与原料成型温度匹配,再经挤出后冷却可得到表面具备若干曲面、内部成型有若干压力缓冲孔的防暴抗压纵包带。这样的防暴抗压纵包带具备多个椭圆条状主体和圆柱形的连接筋,每个条状主体内部均有压力缓冲孔。使用时纵包带包绕在电缆导体外侧,条状主体作为电缆径向外力承载结构,压力缓冲孔作为纵包带内部吸能缓冲结构,连接筋作为条状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电缆使用过程中受到机械外力撞击时,电缆护套材料中的纵包带受力,纵包带中的压力缓冲孔受力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抵消,而避免对电缆中部的导体造成损伤,这样采用本方案工艺生产的纵包带能够显著提高电缆抗机械外力的性能,降低电缆受到机械外力后的损坏概率。
进一步,步骤B中,将芯杆加工为圆形杆,且芯杆的直径小于等于椭圆通孔短轴的一半。作为优选这样纵包带内挤出加工成型的压力缓冲孔为圆形的孔洞,具有光滑平整的内壁,受压变形后回弹性好,外力缓冲效果优异,并且圆形通孔尺寸与纵包带的条状主体尺寸形成合理配比,保证纵包带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步骤B中在模芯上开设两个牵引孔,两个牵引孔同轴对应于模套上的两个圆形通孔,在两个牵引孔中均穿设钢丝。作为优选采用钢丝对纵包带进行结构加强,牵引孔对钢丝进行导向,钢丝在纵包带挤出成型初始可牵引原料均匀挤出。
进一步,钢丝的直径小于等于0.5mm。作为优选采用这样直径的钢丝在保持较小尺寸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结构性能,可有效加强纵包带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9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端子连接器
- 下一篇:多功能零件初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