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0321.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9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双辉;张琪;康银;胡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戴莹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加工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设备的设计及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背光源和感光器件,且感光器件设置的位置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侧面,加工方法包括: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其中,预设位置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在避免背光源漏光的同时不影响安装显示装置的产品外观,且加工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设备的设计及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将背光源设置在液晶屏底部,利用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调制显示图像。但是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朝向并不固定,导致所发出的光线并非完全进入液晶屏,在背光源的侧面及显示屏的侧面会产生少许的漏光现象,为了避免该漏光现象,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液晶屏及背光源的侧面贴上遮光麦拉,利用遮光麦拉抵挡光线,从而避免漏光。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利用遮光麦拉贴在背光源侧面,贴合的遮光麦拉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脱落,贴合遮光麦拉的质量不稳定,导致遮光效果不好。另外贴合遮光麦拉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在避免背光源漏光的同时不影响安装显示装置的产品外观,且加工工艺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背光源和感光器件,且感光器件设置的位置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侧面,加工方法包括: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其中,预设位置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由外至内排列设置的玻璃盖板,液晶屏,背光源和主板,以及设置在主板上的光感器件,以及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和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遮光油墨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显示装置的液晶屏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侧面相连的背光源底面的部分区域涂覆遮光油墨,并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利用遮光性较好的遮光油墨层可以彻底遮挡由上述区域透出的光线,从而可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不会进入设置位置靠近背光源的侧面的感光器件内,避免背光源发出的发散到其他方向的光线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另外,固化遮光油墨形成的遮光油墨层在不改变显示装置的原有结构的情况下,与原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贴合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遮光油墨层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制作效率较高。
另外,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之前,还包括:在显示装置的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在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之后,还包括:除去保护膜。从而避免遮光油墨喷涂到光感孔上,影响光感孔性能。
另外,在除去保护膜之后,还包括:检测光感孔的透光效果;若透光效果未达到预期,则清理光感孔直至透光效果达到预期。从而保证光感孔的透光效果,保证光感器件的性能。
另外,在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之后,还包括:对遮光油墨的遮光效果进行检测;若遮光效果未达到预期,则重新执行涂覆遮光油墨和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的操作直至遮光效果达到预期。
另外,遮光油墨层的厚度在8微米至40微米之间。
另外,与背光源侧面相连的背光源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体为:与背光源的侧面边缘相距0至5毫米范围内的背光源底面的区域。从而保证光线不会从背光源底面漏出,避免影响光感器件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咔唑提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