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0343.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9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唐秀凤;张兆诚;黄梓楠;李智信;何婉婷;罗坚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63;G02F1/155;G02F1/152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孙浩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包括依次粘合的透明衬底层、变色单元、对电极层和透明封装层;所述变色单元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所述变色单元包括条形层和电解质层,所述条形层与所述电解质层粘合,所述条形层包括第一条形单元和第二条形单元,所述第一条形单元包括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粘合的第一变色层,所述第二条形单元包括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的第二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粘合的第二变色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在外界电刺激下可以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同时具有光学调制能力的智能材料。以电致变色材料为核心层,匹配相应的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组装可以得到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它可以应用于建筑等的装配窗、显示器、文件加密以及变色眼镜等领域。目前,电致变色材料多呈现单色显示调光,功能单一,缺乏创新,影响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商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结构和制备过程简单且具备变色功能和发热功能一体的电致变色材料。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自动化功能的电致变色材料。包括:依次粘合的透明衬底层、变色单元、对电极层和透明封装层;所述变色单元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所述变色单元包括条形层和电解质层,所述条形层与所述电解质层粘合,所述条形层包括第一条形单元和第二条形单元,所述第一条形单元包括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的第一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粘合的第一变色层,所述第二条形单元包括与所述透明衬底层粘合的第二导电层和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粘合的第二变色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所述透明衬底层和所述透明封装层之间施加垂直工作电压,使所述电解质层中的离子注入或抽离所述第一变色层和所述第二变色层,实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整体变色或透明;在所述第一到点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水平工作电压,即可使所述电解质层离子通过所述电解质层移动,从而使所加电压的所述变色单元发生透过率变化,有些颜色变深,有些颜色变浅甚至变成透明,实现类百叶窗的变色效果;当电致变色材料呈百叶窗变色状态时,由于不同所述变色单元中的离子浓度不同,通过外电路将不同透过率状态的变色单元连接,离子在所述电解质层发生迁移现象,电子通过外回路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对外电路中的电器元件供电,实现发光发热等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变色单元至少设置一个,不同的所述变色单元之间设置有绝缘胶。所述变色单元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每个电致变色材料产品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变色单元,实现一种或多种变色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一条形单元与所述第二条形单元之间为绝缘区域,可以使用激光或光刻切割手段形成所述绝缘区域,也可以通过其它物理化学手段制备所述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穿透整个所述变色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还包括第一垂直引脚和第二垂直引脚,所述第一垂直引脚与所述透明衬底层连接,所述第二垂直引脚与所述透明封装层连接,在所述第一垂直引脚和第二垂直引脚施加工作电压,使所述电解质中的锂离子注入或抽离所述变色层,实现窗户整体变色或透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一垂直引脚和所述第二垂直引脚之间的电压范围为1V-20V。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还包括第一水平引脚和第二水平引脚,所述第一水平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引脚和第二水平引脚施加工作电压,离子在所述电解质层在不同条形区域间发生迁移,电子则通过外回路发生迁移,对电路中的电器元件供电,实现发光、发热等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第一水平引脚和所述第二水平引脚之间的电压范围为0.5V-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
- 下一篇:铜球风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