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0835.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6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鹏;寿荣;俞晋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36 | 分类号: | H01B7/36;H01B7/17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83 | 代理人: | 苗小伟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 ||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包括内部的缆芯、内包层以及最外层的外护套,该电缆还包括内支架,该内支架直接与缆芯接触,内支架中还设置有热敏变色结构。该热敏变色结构的外端穿过内包层后嵌于外护套内,并在外护套上形成变色区。内支架包括支撑体,支撑体的内部设置内槽体,所述热敏变色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槽体内的导热填充物和热敏变色头,该热敏变色头安装在支撑体的外端部并靠近导热填充物。本发明电缆的内部设置具有热敏变色结构的内支架,当缆芯发热时,缆芯的热量对热敏变色结构进行加热,从而使热敏变色结构的颜色发生变化,该变化体现在变色区,即从电缆外部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电缆的发热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该电缆的缆芯异常发热时,电缆的表面会出现警示颜色。
背景技术
电缆用于传输电力,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缆电芯具有电阻,在使用中会产生热量。除电缆本身的正常发热外,在电缆绝缘层遭到破坏、连接处压接不紧密、电缆排布稠密通风不畅等情况下,电缆缆芯会异常发热。在较高或超过电缆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持续运行,电缆会发热异常,如果不找到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电缆连续运行后将产生绝缘热击穿现象,造成电缆发生相间短路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引起火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在电缆缆芯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电缆表层会出现异常色块,通过色块能够快速判断缆芯的发热情况以及发热部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包括内部的若干股缆芯、包裹于缆芯外部的内包层以及最外层的外护套,该电缆还包括内支架,该内支架直接与缆芯接触,内支架中设置热敏变色结构,该热敏变色结构的内端靠近缆芯,外端穿过内包层后嵌于外护套内,并在外护套上形成变色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缆内部设置具有热敏变色结构的内支架,当缆芯发热时,缆芯的热量对热敏变色结构进行加热,从而使热敏变色结构的颜色发生变化,该变化体现在变色区,即从电缆外部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电缆的发热情况。
优选地,所述内支架包括支撑体,支撑体的内部设置内槽体,所述热敏变色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槽体内的导热填充物和热敏变色头,热敏变色头安装在支撑体的外端部并靠近导热填充物。缆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导热填充物,导热填充物再将热量传递给热敏变色头,利用导热填充物将热量快速传递给外端的热敏变色头,提高热敏变色结构的灵敏度,保证热敏变色头可以充分吸热,从而使变色区的颜色变化更加明显,便于准确识别。
优选地,支撑体与每股缆芯接触的位置设置弧形贴合部,该弧形贴合部具有与缆芯的外部贴合的弧形面。弧形面贴合缆芯表面,可以增加支撑体与缆芯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热量传递量与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热敏变色结构的灵敏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贴合部直接与缆芯贴合的部位为导热板,在支撑体的弧形贴合部设置安装槽,该导热板安装在安装槽中。导热板直接贴合缆芯,用于提高热传递效率,尤其在导热板的背面设置插合头,插合头插入安装槽侧壁的插孔中并伸入内槽体,这样可以使导热板直接接触导热填充物,导热板上的热量迅速传递给导热填充物,避免支撑体对热量传递的阻挡,提高热传递效率,提高热敏变色结构的灵敏度。
优选地,所述热敏变色结构还包括水晶护套,水晶护套的表面为变色区的外界面,具有与外护套相同的曲率;所述热敏变色头的端部嵌于水晶护套内。水晶护套既能保护热敏变色头不被灰尘等覆盖,保证热敏变色头颜色单一,同时还能起到扩大观测角度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缆芯至少有三股,且缆芯环形阵列设置;所述支撑体具有与缆芯的数量对应的外端部,且外端部与缆芯间隔分布。以上结构能够使一根缆芯对应两个热敏变色头,即当一根缆芯发热时,与之接触的弧形贴合部会将热量率先向两侧的外端部传递,并保证这两个外端部上的热敏变色头率先变色,从而人们至少可以观察到两个变色区发生变化,这可以防止电缆的径向扭曲对观测变色区的观测位置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0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自由度仿柔性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车辆半轴套管智能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