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及其填充层挤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1273.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范一龙;范先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万博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H01B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238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填充 材料 挤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涉及电缆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容纳腔管,容纳腔管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口,进料口固定连接在挤出机的出料口上;容纳腔管的一端依次连接有挤出成型管、冷却管,容纳腔管、挤出成型管、冷却管为一体结构;冷却管上设有冷风供送装置;容纳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进线管,进线管上均布有多个取直管,取直管与容纳腔管相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对电缆填充层的挤出方法。本发明通过该装置可有效将多根导体线芯进行一体化挤塑固定,可确保每根导体线芯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导体线芯紧密堆积,增大导体线芯之间的散热面积,有效提高电缆导体电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及其填充层挤出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导体线芯进行保护,其外部一般会设有绝缘层、屏蔽层、护套层,为保证电缆的圆整性,避免芯线之间相互摩擦,需要在芯线之间添加填充材料,传统的填充采用一般采用麻绳、玻璃纤维等一些高分子材料,采用这些材料,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例如麻绳作为填充材料对电缆芯线固定性差,采用玻璃纤维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同样存在电缆芯线固定性的问题,并且电缆断口处易产生细小的玻璃纤维粉尘,对身体不利,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会导致多根导体线芯机密叠放,不利于导体线芯之间的散热,而采用具有柔软度高带有阻燃成分和发泡成分的电缆材料经过挤出机进行填充,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目前缺少这种可挤出电缆材料的挤出装置,为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及其填充层挤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及其填充层挤出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包括容纳腔管,所述容纳腔管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固定连接在挤出机的出料口上;
所述容纳腔管的一端依次连接有挤出成型管、冷却管,所述容纳腔管、挤出成型管、冷却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冷风供送装置;
所述容纳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进线管,所述进线管上均布有多个取直管,所述取直管与容纳腔管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电缆填充材料挤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可灵活应用在挤出机上,通过拼装的方式组合出适应不同直径电缆的材料填充,通过该装置可有效将多根导体线芯进行固定,进行一体化挤塑固定,并且确保每根导体线芯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导体线芯紧密堆积,增大导体线芯之间的散热面积,有效提高电缆导体电芯的稳定性。
二、本发明通过容纳腔管的设置可使填充物料挤出后与电缆的导体电芯充分接触,有利电缆电芯之间空隙的完全填充。
三、本发明通过在挤出成型管后方设置冷却管可对挤出的填充材料进行第一时间冷却,采用悬空的风冷形式,提高冷却风量的利用率,进而有效提高填充材料的冷却成型。
优选地,所述挤出成型管的管径小于容纳腔管和冷却管,所述挤出成型管与容纳腔管连接处设有锥形结构的第一过渡斜坡,所述挤出成型管与冷却管连接处设有锥形结构的第二过渡斜坡。设置第一过渡斜坡的目的在于使电缆填充材料从容纳腔管连续进入至挤出成型管具有更好的过渡,第二过渡斜坡用于更好的设置吹淋管,使挤出的电缆填充材料悬置在冷却管内。
优选地,所述冷风供送装置包括环形结构的供风管,所述供风管上设有入风口,所述供风管的周向上阵列设有多个吹淋管,所述吹淋管接入至冷却管内,所述吹淋管的出风端位于第二过渡斜坡上。冷风供送装置可为冷却管提供一个360度的冷却供风系统,使挤出的电缆填充材料完全置于冷风中进行有效风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万博电缆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万博电缆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1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