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1286.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明;张德顺;谭旭;周中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神农茶油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1/04;C11B3/00;C11B3/10;A23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娟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含 茶多酚茶籽油 制备 方法 | ||
1.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榨油:将带壳茶籽烘干,剥壳,送入榨油机,在15-20℃的温度下冷压榨出毛茶油,经沉淀罐沉淀、过滤得冷榨毛茶油;
(2)脱色:将冷榨毛茶油加热至80-100℃,送入脱色柱中,使冷榨毛茶油自然流出,得到脱色毛茶油;
(3)脱臭:将脱色毛茶油用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加入茶籽粕提取物,并使脱色后的毛茶油与茶籽粕提取物混合均匀;
(4)过滤:将混有茶籽粕提取物的茶油过孔径为10-20μm的滤膜;
(5)洗涤:将过滤后的毛茶油加热至70-80℃,加入1-2倍于毛茶油质量的纯化水,搅拌2-3h后静置分层,在25℃下向油层加入碱液,浸提20-30min,反复3次,静置分层,得洗涤毛茶油;
(6)二次脱色:将洗涤毛茶油再次用脱色柱脱色处理;
(7)冷冻:将二次脱色后的茶油送入冷冻装置,并使油温为1-2℃,保持10-12h,过滤;
(8)萃取:将冷冻后的茶油经超临界萃取处理,收集萃取得到的茶油;
制备所述茶籽粕提取物的具体操作包括:
S1:将榨油后的茶籽粕粉碎成40-100目,得到茶籽粕粉末;
S2:向茶籽粕粉末中加入提取剂,所述提取剂为氢质子供体化合物、乙酰胆碱、蒸馏水的质量比为4-6:0.5:3-4的混合物,所述茶籽粕粉末和所述提取剂的重量比为1:10-15,然后在52-53℃下超声40min,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S3:对分离得到的沉淀再次按照上述方法提取,合并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得到茶多酚粗提物;
S4:采用XAD-16大孔树脂层析柱法分离提纯茶多酚粗提物,得到茶多酚精提液,浓缩,得茶籽粕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柱层析分离提纯茶多酚提取物的方法的具体方法为:将XAD-16大孔树脂湿法装入层析柱中,取茶多酚粗提取物,用恒流泵以35-45rpm恒流上样,进行动态吸附,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值为4.8-5.2、上样浓度为0.2-0.3mg/mL、上柱液流速为0.8mL/min,静止58-62min后,经流速为0.8-1.0mL/min的88-90%乙醇溶液进行洗脱,得到茶多酚精提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质子供体化合物为甘油、木糖醇、丙二醇、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后的毛茶油与所述茶籽粕提取物混合时的质量比为10-20:1,还加入有茶籽粕提取物重量的0.2-0.5%的大豆磷脂,研磨30-60min,然后加热至65℃,搅使混合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的操作为:将脱色毛茶油加热至130-180℃,保温20-30min,冷却至110℃时加入脱色毛茶油质量10-20%的改性活性炭,搅拌1.5-2h,然后加入脱色毛茶油质量28-30%的质量浓度为5-7%的氯化钠溶液,待分层明显,趁热过滤,加入浓度为35%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的量为毛茶油质量20-22%,搅拌30min,降温至70℃时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质量分数为0.6-1.0%的碳酸钠水溶液或碳酸氢钠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柱中的吸附剂为硅胶:酸性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5:2的混合物。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富含茶多酚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籽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神农茶油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神农茶油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12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