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层口罩材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2241.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汤现春;刘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灵春医用耗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4 | 分类号: | D04H1/544;D04H3/14;D04H1/728;D04H1/4382;D04H3/02;D04H3/005;D01F8/08;D01F8/02;D01F1/10;A41D31/04;A41D31/02;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汪纲 |
地址: | 234200 安徽省宿州市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口罩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层口罩材料制备方法;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由复合非织造布、纳米纤维膜、复合非织造布三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复合非织造布为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所述纳米纤维膜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结构的口罩的孔径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平均孔径较小,过滤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层口罩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工业生产、日常发电、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对人的呼吸健康影响巨大。尤其是空气中直径小于2.5um的极细颗粒物(PM2.5),它们是造成大气阴霾和人类肺癌的最大元凶。空气中除了颗粒物外,还存在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们通常依附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上随着空气流动传播。可能引起人体出现哮喘、肺炎等传染性疾病,重者甚至因感染而死亡。
尤其是在特殊场合时,单层口罩由于过滤效率相对较低,过滤饱和时间较短,导致其无法长时间使用,需要不断的更换口罩,不仅费时费力,还浪费大量的口罩资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善,来提高口罩的过滤效率,延长过滤饱和时间,延长口罩正常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层口罩材料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层口罩材料制备方法,由复合非织造布、纳米纤维膜、复合非织造布三层结构复合而成;
所述复合非织造布为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
所述纳米纤维膜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
所述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制备方法为:
将海泡石粉、聚乙烯蜡、聚丙烯树脂依次添加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
海泡石粉、聚乙烯蜡、聚丙烯树脂混合重量份比为:8:12:80;
将混合料加到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然后再经过熔体过滤器过滤和计量泵的计量后,进行熔喷纺丝,得到非织造布。
所述纺丝工艺为:
螺杆挤出机温度:一区175℃、二区190℃、三区225℃、四区240℃、五区230℃;
计量泵温度为:240℃;
熔喷模头温度为235℃;
计量泵转速为8r/min;
风机转速为50r/min;
卷绕速度为2r/min。
所述非织造布厚度为0.12mm,纤维平均直径为10μm。
所述纺丝液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
聚丙烯腈20-24、醋酸纤维素10-12、石墨烯0.6-0.8、丙酮40-45、N,N-二甲基乙酰胺30-38。
所述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重量份比为2:1。
所述静电纺丝工艺为:纺丝电压为15-18kW;
纺丝距离18-20cm,纺丝速度3.5ml/h,得到复合纳米纤维膜,再将复合纳米纤维膜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即可。
所述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温度为45℃,干燥时间为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灵春医用耗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灵春医用耗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2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油高压泵性能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材的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