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2366.3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桐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M25/10;A61L29/06;A61L29/14;A61L29/16;B01D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及其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包括球囊本体1。所述球囊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导丝,所述球囊本体的远离引导丝一端开设有导管槽,所述导管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扩张充气管,所述球囊本体内腔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内导管,所述球囊本体的内腔开设有刀片槽,所述刀片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切割刀片,所述球囊本体的内腔开设有储药槽,储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漏片,所述储药槽的内腔装设有药物。本发明提供的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可以避免在切割球囊被引导进入人体的过程中药物脱落,并且切割球囊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血液中的移动性好,不易引起血液凝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第三大治疗方法,目前无论是在心血管、脑血管、周围血管、肿瘤或非血管领域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经皮穿刺或人体原有孔道,在影像技术设备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医疗器械中出现了切割球囊,切割球囊是利用扩张的同时勇球囊外圈的刀片对血管病变部位进行切割,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切割完需要对伤口进行止血和消毒处理,所以在将球囊导入人体时,需要在药物储放在球囊体中一并携带进入人体,如果只是将药物涂在球囊体的外部,在引导进入人体时,由于摩擦药物容易脱落,并且传统的切割球囊上的切割刀片是在固定连接在球囊体的表面的,在引导进入人体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血液相容性是指材料与血液接触后不引起血浆蛋白质的变性,不破坏血液的有效成分,不导致血液的凝固和血栓的形成。血液相容性所包括的内容很复杂,但概括起来是不引起凝血和溶血现象。球囊材料对血液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激活、聚居、血栓形成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激活、凝血机能增强、凝血过程加快、凝血时间缩短红细胞膜破坏、产生溶血白细胞减少及功能变化补体系统的激活或抑制对血浆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球囊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的数秒钟内,首先被材料吸附的是血浆蛋白,接着是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粘附、聚集、变形,向着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发展,同时血液内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参与材料表面血栓形成过程,最终形成红血栓。在球囊材料植入人体以后,血液中各种成分如血浆蛋白和血小板在材料界面的凝血可能会导致材料表面发生血液、蛋白质的粘附沉积。
因此,有必要对材料界面血液的粘附行为进行评价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避免在切割球囊被引导进入人体的过程中药物脱落,解决了现有切割球囊尺寸稳定性差,不能预防急性弹性回缩发生的缺陷;在提高切割球囊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球囊材质的血溶性,提升了球囊材质的生物相容性,使得该冠脉切割球囊在血液中的移动性好,且不易引起血液凝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脉切割球囊及其导管,包括球囊本体1,所述球囊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导丝2,所述球囊本体1的远离引导丝2一端开设有导管槽3,所述导管槽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管4,所述导管3的外圈固定连接有扩张充气管5,所述球囊本体1内腔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内导管6,所述球囊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刀片槽7,所述刀片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切割刀片8,所述球囊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储药槽9,储药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漏片10,所述储药槽9的内腔装设有药物1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本体1在未充盈状态下切割刀片8收纳在刀片槽7的内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丝2的远离球囊本体1一端为针尖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8。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割刀片8的高度为0.2-2mm,所述球囊本体1的直径为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桐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桐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2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