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2416.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陶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08 | 分类号: | D04B21/08;D01F6/92;D01F1/10;C08G81/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3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改性 涤纶 面料 生产工艺 | ||
1.一种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石墨烯功能母粒的制备
石墨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接枝聚醚多元醇与硅熔偶联剂制得混合料,并在100-120℃条件下反应0.5-2小时,再加入茶多酚,并且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法,将混合料与聚酯切片进行熔融共混制得石墨烯功能母粒;
(2)石墨烯涤纶长丝的制备
将石墨烯功能母粒和涤纶切片经熔融纺丝,采用螺杆挤出机制备得到具有皮芯结构的石墨烯涤纶长丝,所述氧化石墨烯改性涤纶长丝包括皮部和芯部,所述芯部为聚酯纤维,所述皮部为含有石墨烯功能母粒的聚酯纤维,石墨烯功能母粒在皮部中的质量分数为2-6%;所述石墨烯涤纶长丝的横截面中,皮部面积占10-20%;
(3)石墨烯涤纶长丝的生物改性
将从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的石墨烯涤纶长丝先在浴中冷却至40-45℃后,再在具有含有酯酶的酶解溶液中进行处理0.5-1小时;所述酶解溶液的pH值为7.0-7.5;
(4)石墨烯涤纶长丝的拉伸定型
采用三对辊对上一步骤处理后的石墨烯涤纶长丝进行拉伸定型,拉伸倍数为1.75-1.85;
(5)经编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采用特里科经编机进行编织;单梳组织结构和穿纱方式为:
GB1梳:1-0/1-2//;
GB2梳:1-0/1-2//;
GB3梳:2-3/1-0/2-3/1-0/1-1/0-0/1-1/0-0/1-1/0-0//;
GB4梳:1-1/0-0/1-1/0-0/2-3/1-0/2-3/1-0/2-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混合料中含有10-20质量份的石墨烯、5-1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10质量份的接枝聚醚多元醇与20-30质量份的硅熔偶联剂;加入3-5质量份的茶多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皮部中还含有2-5%的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改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20g壳聚糖溶解于300毫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50-55℃加热条件下搅拌10小时,再加入20毫升邻苯二甲酸酐,在135℃下反应6-7小时,用冰水混合物降温沉淀,过滤,经无水乙醇、水洗涤,50℃烘干,得到酰胺化壳聚糖;
将酰胺化壳聚糖、氰尿酸、Na2CO3按照重量比30:1:3-5混合后添加混合质量10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30℃加热搅拌反应10-15小时,过滤除去溶剂;
将不溶物中添加体积比为1∶1的丙酮与乙醚混合溶液,混合溶液添加量为不溶物固体的7-10倍,50℃温度下搅拌23小时后静置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自然晾干,得到氰尿酸改性酰胺化壳聚糖;
按照物质的量比为1:5-7将氰尿酸改性酰胺化壳聚糖与聚乙二醇1500混合,添加混合重量20-25倍的甲苯溶液,在60-80℃温度下搅拌反应8-10小时,搅拌速度为20-30转/分钟,得到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衍生物溶液;再进行脱液得到固态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24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