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2601.7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心安;金亦奇;张青笛;汤林鹏;邰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11798 | 代理人: | 刘德旺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步骤,获取包括指纹的图像;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指纹参数获取步骤,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所述图像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时,获取所述指纹的尺寸和纹线密度;归一化步骤,根据预设标准,将所述尺寸调节至预设尺寸,将所述纹线密度调节至预设纹线密度,获得归一化的指纹图像;及指纹识别步骤,基于在归一化步骤中获得的归一化的指纹图像执行指纹识别。本公开可以实现指纹识别,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应用场景例如有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
基于人脸的身份认证技术发展的较快,无论是1:N人脸比对和1:1身份核验,均有非常多的落地场景,如身份证认证合一验证、闸机通行、线下支付等。
尽管人工智能的进步让人脸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近几年来得到比较快速的普及,但因为人脸的个人隐私特殊性,以及背后所涉及的年龄、种族偏见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群众的普遍争议,并且人脸识别技术在库容较大时,精度不够高。
指纹作为生物识别中占据超过50%市场份额的生物识别技术,在刑侦、出入境、个人消费电子、安防、金融银行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而传统光学或电容式等接触式指纹采集设备,除了接触式采集带来的卫生风险,还存在着采集质量低、采集面积小、对皮肤干湿敏感、采集一致性低等问题。
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接触式指纹采集设备存在着不小的卫生风险;而人脸识别则无法戴着口罩进行。并且个人用户在进行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时,存在着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提供该发明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包括指纹的图像;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
指纹参数获取步骤,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所述图像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时,获取所述指纹的尺寸和纹线密度;
归一化步骤,根据预设标准,将所述尺寸调节至预设尺寸,将所述纹线密度调节至预设纹线密度,获得归一化的指纹图像;及
指纹识别步骤,基于在归一化步骤中获得的归一化的指纹图像执行指纹识别。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所述图像是对指纹进行接触式采集所得的图像时,在所述指纹参数获取步骤中获取所述指纹的纹线密度,并且在所述归一化步骤中,根据预设频率,将所述纹线密度调节至预设纹线密度,获得归一化的指纹图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图像的属性,判断所述图像是否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或
根据深度学习模型,判断所述图像中是否包括手指的外轮廓和/或指节线的步骤;如是,则所述图像是对指纹进行非接触式拍摄所得的图像;如否,则所述图像是对指纹进行接触式采集所得的图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参数获取步骤包括:
获得手指的长度的步骤;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2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孔道灌浆料制浆用高速搅拌桶
- 下一篇:一种超越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