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2657.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袁攀;王向东;朱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8;C02F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311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循环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杆,三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下端中部穿插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上端中部穿插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底座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上端中部穿插连接有净化组件,所述过滤箱下端右部穿插连接有一号水管,所述沉淀箱和净化箱之间共同穿插连接有二号水管,所述二号水管外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设置过滤组件,水体通过过滤桶的滤孔进入过滤箱内,而垃圾杂质则存留在过滤桶内,实现了水体的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冲刷厕所用水、清洁地面用水、绿化灌溉用水和消防系统用水对水质都没有严格的要求,研究表明,日常生活的污水中,污染杂质一般仅占0.1%,其余都是可以再用的清水,但这种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至地下或江河,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要求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与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但目前的污水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以往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就直接排出使用,有时候这些污水并没有很好的处理干净,对实际的生产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即使有污水过滤器过滤,过滤器在长期使用后,也会沉积较多的污泥和杂质,大部分污水过滤器在污水处理装置中不易清洗,需找专门的人员进行清洗,费时费力还费钱;2、在污水处理完成后,水体会存在严重的气味,并且水体内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不进行处理的话,会严重影响水体的使用,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污水循环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撑杆,三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下端中部穿插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底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上端中部穿插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底座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上端中部穿插连接有净化组件,所述过滤箱下端右部穿插连接有一号水管,且一号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沉淀箱的外表面左部穿插连接,所述沉淀箱和净化箱之间共同穿插连接有二号水管,所述二号水管外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沉淀箱下端中部和净化箱下端中部均穿插连接有三号水管,且两个三号水管均贯穿底座。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旋转电机的上端与过滤箱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过滤箱。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直径大小大于过滤桶的直径大小,且是过滤桶直径大小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表面上部、上表面中部和外表面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盘,所述转杆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下端与沉淀箱内下箱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的下端与沉淀箱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沉淀箱。
优选的,三个所述搅拌盘上端均开有若干个漏孔,三个所述搅拌盘均不与沉淀箱的内箱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集氧管道,所述集氧管道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支管,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端与净化箱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贯穿净化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未经建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2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