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3030.9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磊;黄传彬;张宏亮;李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02 | 分类号: | H04L27/02;G06F1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以及 电子 | ||
1.一种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预先获取到的第一数据流映射到脉冲振幅调制PAM符号,以调制成第一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一组子载波中包含有第一串联数据流;
对所述第一串联数据流执行第一目标操作,得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操作用于将串联的数据流转换为并联的数据流;
使用小波包函数对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进行第一目标处理,得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
对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执行第二目标操作,得到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串联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操作用于将并联的数据流转换为串联的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小波包函数将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进行第一目标处理,得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包括:
使用所述小波包函数对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进行逆离散小波包变换,得到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小波包函数将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进行逆离散小波包变换,得到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包括:
使用所述小波包函数将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的高频部分分解为第一组高频子载波,低频部分分解为第一组低频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一组高频子载波中每个子载波之间呈正交性关系;
使用高频滤波器对所述第一组高频子载波进行重构,得到第二组高频子载波;
使用低频滤波器对所述第一组低频子载波进行重构,得到第二组低频子载波;
将所述第二组高频子载波以及所述第二组低频子载波确定为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执行第二目标操作,得到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串联数据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发送给第二端;
接收所述第二端基于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返回的第二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流是由所述第二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对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执行所述第一目标操作,得到第三组并联数据流;使用所述小波包函数对所述第三组并联数据流进行第二目标处理,得到第四组并联数据流;对所述第四组并联数据流执行所述第二目标操作,得到第四串联数据流,以确定第二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二组子载波为所述第四串联数据流映射到PAM符号后调制成的一组子载波;将所述第二组子载波解调成第二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端基于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返回的第二数据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流与所述第一数据流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目标误码率参数。
6.一种信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端发送的第二串联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由所述第一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将预先获取到的第一数据流映射到脉冲振幅调制PAM符号,以调制成第一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一组子载波中包含有第一串联数据流;对所述第一串联数据流执行第一目标操作,得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操作用于将串联的数据流转换为并联的数据流;使用小波包函数对所述第一组并联数据流进行第一目标处理,得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对所述第二组并联数据流执行第二目标操作,得到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串联数据流,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操作用于将并联的数据流转换为串联的数据流;
对所述第二串联数据流执行所述第一目标操作,得到第三组并联数据流;
使用所述小波包函数对所述第三组并联数据流进行第二目标处理,得到第四组并联数据流;
对所述第四组并联数据流执行所述第二目标操作,得到第四串联数据流,以确定第二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二组子载波为为所述第四串联数据流映射到PAM符号后调制成的一组子载波;
将所述第二组子载波解调成第二数据流;
将所述第二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30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