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及导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3704.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张渝;何培峰;钟元章;于天达;李浩;赵伟;王仲辉;杜华;黄慧剑;胡雪飞;王留兵;饶琦琦;邓朝俊;刘晓;张宏亮;张翼;辛素芳;吴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9/04 | 分类号: | G21C19/04;G21C1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引流 核反应 堆堆 流量 分配 装置 导流 | ||
1.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
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均为环形板,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各个引导部的表面垂直,所述第二引导部(32)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1)内侧,所述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一引导部(31)之间通过第二筋板(321)连接,所述第三引导部(33)设置在第二引导部(32)内侧,所述第三引导部(33)和第二引导部(32)之间通过第三筋板(331)连接;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的高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的内径均自下而上呈逐渐缩小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31)的高度为第三引导部(33)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引导部(32)的高度为第三引导部(33)高度的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四分之一圆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的导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1)外侧的外环I(34),所述外环I(34)和第一引导部(31)之间通过第一筋板(311)连接。
5.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包括堆芯支承板(1)和压力容器(8),所述堆芯支承板(1)置于压力容器(8)内,所述堆芯支承板(1)和压力容器(8)之间形成环形的下降腔,所述压力容器(8)内在堆芯支承板(1)下方形成下腔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流板(3),以及消涡分流板(5),所述导流板(3)和消涡分流板(5)设置在下腔室内,所述导流板(3)上设置在消涡分流板(5)上方,所述消涡分流板(5)包括帽型结构(51),所述帽型结构(51)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511),所述第二通孔(511)与帽型结构(51)的表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涡分流板(5)还包括外环II(54),所述外环II(54)设置在帽型结构(51)外侧,所述外环II(54)和帽型结构(51)之间通过消涡筋板(5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径向支撑件(2)、立柱(4)和基础连接板(7),所述基础连接板(7)的底部安装在下腔室的底部,所述基础连接板(7)的顶部与立柱(4)的底部连接,所述立柱(4)的顶部与堆芯支承板(1)的底部连接,所述导流板(3)和消涡分流板(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穿过立柱(4)的第一安装孔(332)和第二安装孔(52),所述径向支撑件(2)用于连接堆芯支承板(1)和压力容器(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仪(6),所述能量吸收仪(6)设置在基础连接板(7)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37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