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伸缩式反循环潜孔锤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4240.X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康;贺广迎;李小敏;孙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27/00;E21B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刘振祥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循环 潜孔锤 钻杆 | ||
1.一种伸缩式反循环潜孔锤钻杆,包括分风转轴器(14)、固定钻杆(29)、滑动钻杆(30)和提升装置(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渣筒(61)、气路连接机构(24)和排渣管路(64);
所述分风转轴器(14)包括内部转子、外部定子、随动架(6)和回转支承(9);所述内部转子由同轴心设置的内管(3)、中心回转体(12)、外六方接头(31)和安装法兰(10)组成,所述中心回转体(12)的轴心处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道A(15),中心回转体(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内管(3)的下端和外六方接头(3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六方接头(31)的外表面横截面为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其轴心处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道C(76);所述安装法兰(10)固定套装在外六方接头(31)和中心回转体(12)连接处的外部;所述外部定子由同轴心设置的连接装置(1)、套筒(2)和外管(4)组成,所述连接装置(1)的轴心处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道B(16),其下部可转动的插装于内管(3)上端的内部,且连接装置(1)的下端与内管(3)的上端之间装配有旋转密封件A;所述套筒(2)同轴心的套设在内管(3)的外部,其上端与连接装置(1)的中部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A(17)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可转动的套设在内管(3)下部外侧的环形连接板B(11)固定连接;环形连接板B(11)与内管(3)之间装配有旋转密封件B;所述外管(4)同轴心的套设在中心回转体(12)上部的外侧,其上端沿与环形连接板B(11)的外端沿固定连接,外管(4)的下端与中心回转体(12)的上部之间装配有旋转密封件C;在外管(4)、中心回转体(12)、内管(3)、旋转密封件B和旋转密封件C之间形成环形的供气腔(21);在中心回转体(12)和外六方接头(31)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多个通气管道(23),所述通气管道(23)的上端与供气腔(21)相连通,通气管道(23)的下端延伸到外六方接头(31)的下端面;在外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供气腔(21)连通的进气管路(22);所述随动架(6)设置在中心回转体(12)外部的一侧,其上端与外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且通过轴承(7)与中心回转体(12)的上部连接;所述回转支承(9)同轴心的套设在中心回转体(12)外侧,并位于随动架(6)和安装法兰(10)之间;回转支承(9)的内圈的上端与随动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其外圈的下端与安装法兰(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通道C (76)、通道A (15)、内管(3)的内腔和通道B(16)纵向贯通;
所述集渣筒(6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渣管路(62),其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63),集渣筒(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渣管路(64);所述进渣管路(62)的下端与连接装置(1)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进渣管路(62)的内腔与通道B(16)连通;盖板(63)的上端中心开设有过绳孔(65);
所述固定钻杆(29)同轴心的设置在中心回转体(12)的下方,其上端与内六方接头A(2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六方接头A(20)的轴心设置有轴向贯通的接头安装腔A,接头安装腔A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与外六方接头(31)的外表面相适配;内六方接头A(20)的通过接头安装腔A固定套装在外六方接头(31)的外部;
所述气路连接机构(24)设置在外六方接头(31)的下方,且位于固定钻杆(29)内腔的上部;气路连接机构(24)主要由内筒(25)、外筒(26)、多根固定输气管路A(27)和多根主输气管路(38)组成,所述内筒(25)的上端固定插装于外六方接头(31)下端的内部;所述外筒(26)同轴心的套设在内筒(25)的外部,并位于多个通气管道(23)的外围,外筒(26)上端较内筒(25)的上端低,并与中心回转体(12)下端面固定连接;外筒(26)下端与内筒(25)的下部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C(28)固定连接;多根固定输气管路A(27)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内筒(25)的外侧,且多根固定输气管路A(27)的上端固定贯穿环形连接板C(28)后进入到内筒(25)和外筒(26)之间的环形腔中,多根固定输气管路A(27)的下端均位于内筒(25)下端的下方;多根主输气管路(38)对应多根固定输气管路A(27)的设置,且上端固定插装于固定输气管路A(27)下端的内部,且下端均延伸到固定钻杆(29)下端的下方;
出渣管路(66)同轴心的设置在内筒(25)的下方,其上端与内筒(25)的下端固定连接,出渣管路(66)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环形凸台A(40);
所述滑动钻杆(30)滑动的设置在固定钻杆(29)和出渣管路(66)之间;滑动钻杆(30)包括滑动套筒(32)、导向筒(33)、环形连接板D(34)、环形连接板E(35)、多根密封套筒A(36)和多根密封套筒B(37),所述导向筒(33)同轴心的插装在滑动套筒(32)的内部,且导向筒(3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位于滑动套筒(32)上部和下部的内侧,且上端外部通过环形连接板D(34)与滑动套筒(32)的上部固定连接,下端外部通过环形连接板E(35)与滑动套筒(32)的下部固定连接;多根密封套筒A(36)对应多根主输气管路(38)的设置,多根密封套筒A(36)周向均匀的分布在滑动套筒(32)上端的内侧,且多根密封套筒A(36)的下端固定贯穿环形连接板D(34)后进入到滑动套筒(32)和导向筒(33)之间的环形腔中,多根密封套筒A(36)的上端均位于滑动套筒(32)上端的上方;多根密封套筒B(37)对应多根密封套筒A(36)的设置,多根密封套筒B(37)周向均匀的分布在滑动套筒(32)下端的内侧,且多根密封套筒B(37)的上端固定贯穿环形连接板E(35)后进入到滑动套筒(32)和导向筒(33)之间的环形腔中,多根密封套筒B(37)的上端均位于滑动套筒(32)下端的下方;滑动钻杆(30)通过多根密封套筒A(36)滑动的套设在多根主输气管路(38)的外部,且通过导向筒(33)滑动的套设在出渣管路(66)的外部,且导向筒(33)的上端与环形凸台A(40)的下端面限位配合;
所述提升装置(41)包括提升套筒(42)、内六方接头B(43)、气室隔板(49)、提引器(50)、套环(51)、辅输气管路(52)和牵引绳(59),所述提升套筒(42)上部的外侧固定套装有挡渣机构(44),且提升套筒(42)的筒身上开设有位于挡渣机构(44)下方的多个进渣口(45);挡渣机构(44)由与提升套筒(42)固定连接的环形挡板(46)和固定连接在环形挡板(46)外端沿下部的环形围板(47)组成;所述内六方接头B(43)同轴心的插装于提升套筒(42)下端的内部,且内六方接头B(43)的上端通过环形连接板F(48)与提升套筒(4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六方接头B(43)的下部于轴心处开设有接头安装腔B(53),所述接头安装腔B(53)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并通过开设在内六方接头B(43)上部轴心处连通孔(54)与提升套筒(42)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室隔板(49)固定连接在提升套筒(42)内腔的下部,气室隔板(49)的上端中心固定连接有提升耳板(55),提升耳板(55)的上端中心横向的开设有连接孔A;在气室隔板(49)、环形连接板F(48)和内六方接B头(43)之间形成气室(77);所述提引器(50)设置在提升套筒(42)的内部,且位于气室隔板(49)的上方;提引器(50)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对连接耳板(56),并于一对连接耳板(56)上对应的开设有一对连接孔B;位于下部的一对连接耳板(56)套设在提升耳板(55)的外部,并通过依次穿设于连接孔B和连接孔A之中的销轴A(57)连接;所述套环(51)设置在提升套筒(42)的内部,且位于上部的一对连接耳板(56)之间;套环(51)与上部的一对连接耳板(56)之间通过穿设于连接孔B和套环(51)内腔中的销轴B(58)连接;所述辅输气管路(52)设置在提升套筒(42)的内部,其数量与多根密封套筒B(37)相对应,辅输气管路(52)的下端固定贯穿过气室隔板(49)与气室(77)连通,并与气室隔板(49)固定连接;提升套筒(42)的上部固定套装在滑动套筒(32)下端的外部,且辅输气管路(52)的上端固定插装于密封套筒B(37)下端的内部;所述牵引绳(59)的一端绕设的连接在套环(51)上,其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出渣管路(66)、内筒(25)的内腔、通道C(76)、通道A(15)、通道B(16)、集渣筒(61)的内腔和过绳孔(65)后延伸到集渣筒(61)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2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