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4504.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苏清龙;杨晋贤;苏兴发;曾俊;许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04 | 分类号: | B30B11/04;B30B15/30;B30B15/00;G01G17/06;G01G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尹君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微孔 成型 设备 | ||
1.一种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依次设有下粉机构(2),用于下粉;高压成型机构(3),用于将粉料压制成型;压膜后处理机构(4),用于给压制成型后的成品固化脱模;
所述机座(1)上设有治具传送机构(5),所述治具传送机构(5)包括循环轨道(50),设于所述循环轨道(50)上的治具底座(501)以及放置于所述治具底座(501)上的粉料杯(502);
所述治具传送机构(5)将所述粉料杯(502)从所述下粉机构(2)传送到所述高压成型机构(3),再传送到所述压膜后处理机构(4),之后再将所述粉料杯(502)传回到所述下粉机构(2);
其中,所述下粉机构(2)包括称重模块(20),所述称重模块(20)内设有重量传感器(201),所述称重模块(20)称量所述粉料,当所述粉料的重量达到预定值后,所述下粉机构(2)继续将所述粉料往下下料至所述粉料杯(50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模块(20)包括称重管(202),所述称重管(202)的入料口和所述下粉机构(2)的出料口对齐,所述称重管(202)的出料口设有管盖(203),所述称重管(202)用管箍(204)固定,所述管盖(203)和所述管箍(204)的一侧铰接;所述管盖(203)和所述管箍(204)的所述铰接处设有配重块(205),所述配重块(205)和管盖气缸连接,所述管箍(204)的底部设有所述重量传感器(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粉机构(2)还包括料桶(21),所述料桶(21)的下方设有若干个第一筛网机构(22),所述第一筛网机构(22)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称重模块(20);所述称重模块(20)的下方设有第二筛网机构(23);所述第二筛网机构(23)的入料口和所述称重管(202)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筛网机构(23)的出料口和所述粉料杯(502)相对齐;所述第一网筛机构(22)和所述第二网筛机构(23)的结构相同;
所述料桶(21)内设有刮刀(210),所述刮刀(210)和刮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料桶(21)的底部设有和所述料桶(21)内部连通的若干下料通道(211),若干所述下料通道(211)和所述第一筛网机构(22)连通;所述第一筛网机构(22)包括刮片(220)、所述刮片(220)和滤网(221)相抵接、所述滤网(221)和漏斗(222)通过网箍(223)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成型机构(3)包括压膜支架(30),所述压膜支架(30)的内侧设有压膜导轨(31),所述压膜导轨(31)上设有压合组件(32);所述压合组件(32)包括减速机(320)和压膜气缸(321),所述减速机(320)和所述压膜气缸(321)用转接联板(322)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320)的输入端和减速电机(322)连接;所述减速机(320)的输出轴和芯棒(33)固定连接;所述芯棒(33)外套接有外压棒(34);所述外压棒(34)和所述压膜气缸(32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压膜支架(30)的顶部设有增压缸(35),所述增压缸(35)和所述压膜气缸(321)连接,所述增压缸(35)用于给所述压膜气缸(321)增压;所述压合组件(32)下方放置有所述粉料杯(502);所述压膜支架(30)上还设有吸尘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微孔膜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轨道(50)包括并列放置的第一循环轨道(51)和第二循环轨道(52),所述第一循环轨道(51)的一侧设有移粉杯机构(53);所述第一循环轨道(51)和所述第二循环轨道(52)之间设有抓料杯翻转机构(54);
所述第一循环轨道(51)的上方设有所述下粉机构(2)和所述高压成型机构(3);所述第二循环轨道(22)上设有所述压膜后处理机构(4);所述第一循环轨道(51)和所述第二循环轨道(52)的结构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倍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5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