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体表面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4643.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7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靳刚;肖福源;姜颢天;李占杰;韩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主分类号: | B24B29/04 | 分类号: | B24B29/04;B24B41/0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3003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体 表面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体表面加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型球体抛光打磨时,球面各处的抛光程度不均匀,球体易变形,需要多次重复固定,效率低下,人力劳动量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腔内下端有转盘,转盘四周圆周均布有多个拨动单元,机架上端有弧形板,弧形板上有抛光盘,弧形板左右两端与机架铰接;机架下侧板上固定有第一齿圈,所述的拨动单元包括圆柱壳,圆柱壳内有蜗杆,第一齿圈上端啮合有第一锥齿轮,蜗杆下端贯穿转盘且与其对应的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圆柱壳的侧壁上有多个槽口,槽口内铰接有蜗轮;圆柱壳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第一齿圈外侧套装有能主动转动的第三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球体表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球经常被用于各类园艺景观中,如风水球、假山或柱等。原生态的大型石球不好制造,重量大,为了减少重量,有的采用将实心球切割呈多部分,然后掏空,最后用特殊工艺将各部分粘连固定,形成球壳,最终经过抛光。除了石材,其他材质如不锈钢、各种合金等,这些大球制作采用冲压工艺,然后将多部分焊接固定,最后抛光。目前,抛光时多采用设备结合人力模式,具体的:将球体下端固定在设备的主轴上,主轴带动球体转动,然后人手持抛光盘在球面上移动,实现打磨。此中操作方式除了效率低下,还极其依赖于工人的操作水平,在球面容易形成纹理,而且如果控制不好,球面各部分的打磨程度出现差别,则导致球体就会变呈橄榄球状,严重影响加工效果,不美观,效率低下。最后但依然重要的是,由于球体下端是固定的,所以固定处的打磨量相对于其他部位较少,若想全面打磨,只能是再重新固定,然后打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体表面加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型球体抛光打磨时,球面各处的抛光程度不均匀,球体易变形,需要多次重复固定,效率低下,人力劳动量大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腔内下端有水平状且能主动转动的转盘,转盘四周圆周均布有多个拨动单元,机架内放置球体,多个拨动单元能带动球体在水平方向转动的同时也能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机架上端有与球体同心的弧形板,弧形板上安装有抛光盘,弧形板左右两端与机架铰接,弧形板能前后摆动,弧形板前后摆动能带动抛光盘对球体抛光打磨;
所述的机架下侧板上固定有与转盘同轴的第一齿圈,所述的拨动单元包括圆柱壳,圆柱壳内有倾斜布置的蜗杆,第一齿圈上端啮合有与蜗杆一一对应的第一锥齿轮,蜗杆下端贯穿转盘且与与其对应的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圆柱壳的侧壁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槽口,槽口内铰接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蜗轮外侧能与球体接触;圆柱壳下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第三锥齿轮,第一齿圈外侧套装有能主动转动的第三齿圈。
本发明结构巧妙,在不需要固定球体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球体表面的均匀打磨,球面各处的抛光程度保持一致,球体不易变形,打磨效率高,能够大大降低人力劳动,除此外,还能对球面局部进行打磨,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拨动单元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齿圈与传动齿轮之间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弧形板及其上零部件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齿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