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制粉压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4657.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生;徐亮;毕思玲;部帅;陈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30B11/00 | 分类号: | B30B11/00;B30B15/00;B02C18/10;B02C23/24;B02C23/28;A61J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500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制粉 压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粉压片装置,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粉碎单元及位于粉碎单元下部的压片单元,所述粉碎单元的出料口与压片单元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粉碎单元包括粉碎部,粉碎部顶端设置进料口,底端设置下出料口,粉碎部的下出料口连通收集部,收集部的出料口与所述压片单元的进料口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只有粒度到达滤网筛选标准的粉末才能进入收集部中,更好的粉化效果,则可提高后续步骤药液蒸制环节的效率及药液质量,从而提高压片制粉的药粉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制粉压片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中医治疗形式在一直改进,为了方便患者,对于中药材基本都是在医院进行初步加工之后再售卖给患者,采用的加工方法大多为将中药材进行粉化。病患可以直接把粉化后的有耗材用开水冲服,亦或是将粉化的药材压制成片直接吞服,从而避免对中药材进行传统熬制的复杂加工方式。且通过粉化后的药物,可以让患者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目前药材的片剂化过程均是先将中药粉化,再将粉化后的药物投入压片机进行压制。粉化效果对于最终片剂成片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的药材粉化基本就是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但是因为药材自身特性不同,传统的粉碎机粉末化效果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制粉压片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粉碎单元及位于粉碎单元下部的压片单元,所述粉碎单元的出料口与压片单元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粉碎单元包括粉碎部,粉碎部顶端设置进料口,底端设置下出料口,粉碎部的下出料口连通收集部,收集部的出料口与所述压片单元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粉碎部内设置粉碎机构,所述粉碎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粉碎腔,所述壳体的下出料口和收集部的进料口之间设置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同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粉碎部的下出料口及收集部的进料口连通,三通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所述壳体的壳壁中上部设置上出料口,上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所述收集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壳体的上出料口及下出料口处均设置滤网;所述壳体的进料口处设置顶盖。
优选为,所述三通管和收集部之间设置蝶阀,所述蝶阀外侧设置有用于开闭蝶阀的控制盘;控制盘上设置有用于标示蝶阀开关的标记;
所述收集部包括箱体,箱体的箱壁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置有用于阻隔粉碎后药材粉末漏出的滤网。
优选为,所述收集部的进料口包括主进料口和副进料口,主副进料口均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主进料口与所述储料管连通,所述副进料口通过所述蝶阀与三通管连通。
优选为,所述出料管对称设置两根,两根所述出料管均为“7”字状,两根所述出料管的上部之间设置所述壳体;
所述三通管、风机、蝶阀位于两根所述出料管之间;
所述壳体为球体;两根所述出料管的水平部之间设置环形套,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环形套内,且壳体与所述环形套转动连接;
所述壳体与所述三通管转动连接;
所述壳体的周侧设置齿圈,齿圈一侧啮合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壳体电机的电机轴联动;壳体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
优选为,两侧的所述出料管上分布设置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料管壳体上的滑轨,及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轨朝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滑块上连接震动杆块;
所述滑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挡板,所述滑块和挡板之间设置压簧;所述滑块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凸块,凸块为与所述齿圈对应的单颗齿牙状块体,凸块延伸至所述齿圈齿牙间隙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4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肩背矫正衣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标定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