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65326.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0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章敏烊;张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洋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C02F3/02;B63B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河面 漂浮 垃圾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载体,所述浮床载体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捞网,所述收纳槽的内底部开设有储物槽,所述浮床载体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驱动弧形捞网进出收纳槽的驱动装置,所述弧形捞网的侧壁嵌设有永磁铁,所述收纳槽的内顶部嵌设有铁块,所述弧形捞网通过弹簧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弧形捞网回移时利用磁吸力使弧形捞网逆时针转动90度,使打捞的生活垃圾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储物槽内,如此可使传统的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防止污染扩散,提高生态浮床对河道污染的治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保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进行治理,往往在水面上设置大量的生态浮床,并种植相应的水生植物,利用生态工学原理,对水体内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而一般的,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是人类的生活垃圾排放较多(如洗衣液等)引起的,因此这些水域上往往也漂浮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对于一些河流区域,这些生活垃圾易水流流至其它水域,导致污染范围扩大,而目前的生态浮床还无法处理这些宏观层面上的污染物。据此,本申请文件提出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清理河面漂浮垃圾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载体,所述浮床载体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捞网,所述收纳槽的内底部开设有储物槽,所述浮床载体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安装有驱动弧形捞网进出收纳槽的驱动装置,所述弧形捞网的侧壁嵌设有永磁铁,所述收纳槽的内顶部嵌设有铁块,所述弧形捞网通过弹簧轴与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通槽内壁上水轮,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丝杠螺母,所述滑槽转动连接有与水轮同轴固定连接的往复丝杠,且所述往复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弹簧轴转动连接在丝杠螺母的侧壁上,且所述弹簧轴与弧形捞网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抽气槽,所述抽气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抽气槽的内壁上,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嵌设有多个闭合线圈,且所述闭合线圈与相邻的弹簧电性连接,所述抽气槽的两个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进气管与出气管,且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内均安装有单向阀。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装置不断的将弧形捞网伸出收纳槽,如此可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生活垃圾进行拦截打捞,并在弧形捞网回移时利用磁吸力使弧形捞网逆时针转动90度,使打捞的生活垃圾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储物槽内,如此可使传统的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防止污染扩散,提高生态浮床对河道污染的治理效果;
2、通过设置弧形板、弹簧以及闭合线圈等部件,可在弧形捞网的转动过程中,使各弹簧依次伸缩,如此可带动各弧形板依次怕打弧形捞网,以促进弧形捞网内的垃圾掉落,提高本装置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
3、通过设置进气管、出气管与单向阀等部件,可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不断向水体内鼓气,如此可提升水体内的含氧量,以促进水体内微生物的生长,进而提高水体内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弧形捞网逆时针转动90度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洋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洋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