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65811.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9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陶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1/10;D04B21/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3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水性 涤纶 面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以吸水改性剂、涤聚酯切片为原料制备吸水性涤纶,以吸水性涤纶为原料进行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和定型制备而成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吸水性涤纶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吸水改性剂颗粒;(2)将吸水改性剂颗粒、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吸水性涤纶。所制备的经编面料在吸水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以使得经编面料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在保证良好强力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吸水倍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片状纳米材料,是碳原子以sp2杂化键合形成的,具有六角形蜂巢晶格结构的平面薄膜。具有优越的光、电、热和机械性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迅速成长为材料和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仅仅几年间就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的进展。石墨烯是继碳纳米管之后诞生的又一个明星碳纳米材料。它拥有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2630m2/g),高本征迁移率(200000cm2/V/s),高杨氏模量(~1.0TPa)和理论电导率,及高透光率(~5000W/m/K)和电导率等特点,在能量存储,透明电极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石墨烯己经成为二维纳米材料的代表推进着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能源、催化、电子及光学器件等领域的进步和革新。
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颜色为棕黄色,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粉末状、片状以及溶液状的。因经氧化后,其上含氧官能团增多而使性质较石墨烯更加活泼,可经由各种与含氧官能团的反应而改善本身性质。
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原子层,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因此,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
聚酯(PET)作为一种热塑性半结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聚酯类纤维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具体方面包括,弹性、强度、防水、保温等性能。而混纺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可行的工业举措。
聚酯纤维作为化学合成类的纤维,其吸水性较天然纤维相差较大。经编面料作为常规使用的面料,其在吸水性能方面亦较差。如何提高涤纶经编面料的吸水能力成为一种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生产工艺,以吸水改性剂、涤聚酯切片为原料制备吸水性涤纶,以吸水性涤纶为原料进行整经、经编编织、初定型和定型制备而成吸水性涤纶经编面料;
所述吸水性涤纶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与去离子水相混合,再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将pH调至6.5-7.5,加入丙烯酸、吐温-80、甲基丙烯酸三甲基硅酯、二氧化钛,并进行超声分散,再加入过硫酸胺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硅熔偶联剂,再进行浓缩去除水份,再进行造粒,制成吸水改性剂颗粒;
(2)将吸水改性剂颗粒、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的吸水性涤纶,先经过浓度为5-10%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处理,再依次经过水浴和乙醇;
所述吸水性涤纶包括皮部和芯部,在吸水性涤纶的横截面中,皮部占10-20%;所述芯部为聚酯纤维,所述皮部为含有吸水改性剂颗粒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聚酯纤维,吸水改性剂颗粒在皮部中的质量分数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华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5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